五月的微风激扬青春,五月的朝阳点燃梦想。
“五四”,不仅是镌刻着信仰印记的历史坐标,更是激荡青春力量的时代号角。
当奋进的节拍与时代同频,我们迎来属于青春的节日——“五四”青年节。眼前是蓬勃的希望,耳畔是青春的呐喊,胸中是滚烫的热忱。
青春与使命同行,理想与奋斗共振。近年来,团市委始终紧扣中心大局,深化思想引领,创新服务载体,在爱心托管班、青年志愿者、青年夜校等品牌建设上持续发力,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以实干担当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绘就青春画卷。
爱心托管:让“带娃难”变成“放心暖”
“妈妈,我明天还想来这儿。”4月26日,刘口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5岁的张梓怡紧紧拽着妈妈的手不愿离开。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空间,是团市委精心打造的“周末学堂”爱心托管班,为双职工家庭解决周末孩子看护难题。
教室里窗明几净,10多个孩子围坐在青年教师李甜甜身旁,专注地学习“五四”主题剪纸。彩纸翻飞间,小红旗、团徽图案渐渐成型。
“我们设置了红色教育、作业辅导、兴趣课堂等,孩子开心,家长安心。”市孝雅使者志愿服务站站长柳咏飞边指导孩子们操作,边介绍。角落处,志愿者张娜正耐心引导小朋友喝水,她已连续几年参与周末课堂服务:“看到家长们在微信群里感叹‘终于能踏实上班了’,就觉得值得!”
每到假期,“孩子谁来带”成为众多家长的“忧心事”。团市委精准对接需求,整合各方资源,打造爱心托管班项目,为孩子们构筑温暖的假期成长空间。
作为我市服务少年儿童的重要品牌,“希望家园”系列公益托管班已被纳入省、市级民生实事清单。团市委联动仙桃籍返乡大学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等力量,全年开设“暑假学堂”爱心托管班43个,周末学堂7个、寒假“爱心托管班”22个,服务青少年2000余人。
管理上,团市委采用志愿汇平台进行精细化管理:完善志愿者管理系统,精准招募有爱心、有特长的服务力量;建立实时沟通机制,通过平台及时解决托管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课程设置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红色教育厚植爱国情怀,科普小课堂点燃科学梦想,手工制作激发创意灵感,作业辅导与文体活动并行,确保孩子们学有所获、乐在其中。
安全是托管服务的生命线。团市委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建立家访制度,与家长共商教育方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让爱心托管成为家长放心、孩子开心的“第二课堂”。
青年志愿者:街头巷尾绽放“志愿红”
在仙桃大街小巷,总有一抹鲜艳的“志愿红”格外醒目。他们或是为老人义务剪发,或是顶着烈日维持赛事秩序,或是戴着红领巾认真检查社区环境区环境……这支青年志愿者队伍,为城市发展注入温暖力量。
“去年来仙桃参赛,今年又来仙桃,明年还来!”3月30日,2025仙桃马拉松激情开跑,从“青桃”志愿者们的言行中感受到仙桃的热情,外地选手魏昌源、何其烁等人纷纷点赞。
赛场上,1.5万名选手奋力奔跑;赛道旁,2054名“青桃”志愿者们护航仙马。从赛前物资准备、检录引导,到赛中补给分发、秩序维护,再到赛后物资回收,每一个环节都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贴心的服务,让参赛者感受到仙桃的热情与活力,也让这座城市的温度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品牌建设聚合力。近年来,团市委着力构建“1+40+33”志愿服务体系,打造“青沔志愿”特色志愿服务品牌,依托1所高校、40所中学(中职)、33所小学,成立“青桃”“青团”“青苗”109支“青沔志愿”服务队,覆盖全市22个镇(街道)。
中国龙舟公开赛仙桃站、黄鳝消费季、仙桃马拉松等重大活动中,青年志愿者用专业的服务和灿烂的笑容,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亮丽名片;基层治理中,他们开展孝老爱亲、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等服务,用点滴行动温暖人心。
为推动志愿服务长效发展,团市委联合市孝雅使者志愿服务站、市义工联以及仙桃职业学院等,建立“共青团+社会组织+高校志愿者+村民自治志愿服务队”的四维联动模式。出台《全市青年志愿服务社区计划实施方案》,形成“四有”工作机制。创新推出“时间银行”,全市31个社区设立站点,志愿者可通过服务累积时长,兑换相应服务或物品。这种“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循环机制,激发了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服务他人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看到受助者的笑脸,一切都值得。”时间银行志愿者王程的心声,道出了无数人的同感。
如今在仙桃,志愿服务已从“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从“阶段性活动”升级为“常态化服务”。团市委书记姚远飞表示,将继续深化“青沔志愿”品牌建设,让更多青年在志愿服务中绽放光彩,为仙桃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夜校:点亮8小时外的“青春充电站”
“注意体态,指尖延伸……”4月26日晚7时,市融媒体中心文创大楼芳华舞蹈室内,中国舞老师熊梦怡正在指导20名学员练习中国舞《世界赠予我的》,镜面映照下,学员们随着悠扬的旋律舒展身姿,一抬手一投足间尽显优雅。
学员中,36岁的陈利格外专注。“这批课程都是通过‘点单式’征集开设的,招募信息刚发布就被‘秒杀’,能抢到名额太幸运了!”擦去额角的汗珠,她笑着说:“这一个半小时的舞蹈时间,既是放松也是享受。”
与此同时,6号运动公园羽毛球馆内热火朝天。“握拍要放松,挥拍时要注意腰腹发力!”专业教练王蔚正指导学员训练。22岁的口腔医生助理袁兴华一个箭步上前,完成了一记漂亮的扣杀。“一下班我就飞奔过来,市场上几百块一节的羽毛课,这里只需几十块,不是培训班上不起,而是夜校更具性价比。”袁兴华激动地说,自己还报了游泳、AI编程实战等课程,让闲暇时光变得充实又精彩。
自去年4月青年夜校启动以来,团市委聚焦青年“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现实需求,在市群众艺术馆、市融媒体中心文创大楼等地,以1期8次课程2个月的模式,推出国画、中国舞、瑜伽、篮球等课程,着力构建“夜校+技能提升”“夜校+健身运动”“夜校+青年社团”等模式。
“青年夜校不仅是技能提升的‘加油站’,更是运动社交的‘活力场’、兴趣培养的‘孵化地’。”姚远飞介绍,目前“青年夜校”已开设五期,开设课程100多门,服务9500余人次,让青春在8小时外绽放别样光彩。
今年,青年夜校全面升级为“3+N”办学体系,将市融媒体中心文创大楼、高创职校、金音艺校作为三大固定教学场所,联动N家新兴领域青年聚集所,新增deepseek、烘焙等潮流课程。从舞蹈室到运动场,从画室到烘焙间,夜校正成为青年社交的“新基地”、技能提升的“快车道”、快乐生活的“新去处”。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城市因青年绽放活力。站在新起点,姚远飞表示,将继续引领青年在服务大局中勇担使命,在创新实践中绽放光彩,让青春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熠熠生辉。(记者 鹿丹丹、通讯员 严淑一)
编辑:张 岂
责编:胡平安
审核:肖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