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至20日,“我的青春在武汉”2025毕业季系列公益行动首场活动在武汉大学举行。武汉发布、武汉国际传播中心联手湖北省最大综合性商业企业武商集团、欧莱雅集团,与城市摄影队武汉大学小分队一起,为学生提供免费职业妆容设计、正装造型及专业形象照拍摄服务,助力他们自信开启人生新篇章。
武汉大学学生展示拿到的照片。 陈亮 宁波 夏俊俊 摄
“美到不敢相信是自己”
初夏阳光洒满梅园操场,学子青春的气息在镜头下定格。
一座樱花粉色调的明星级“青春照相馆”成为焦点。受武商集团邀请,欧莱雅集团旗下兰蔻、YSL、阿玛尼、植村秀四大国际品牌,派出彩妆师,带着当季最新彩妆,为学生打造精致职业妆容。曾获得国内外大奖的专业摄影师,与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武汉大学小分队联手掌镜,通过光影艺术展现学生风采。
“拍照技术非常好,拍得美到我都不敢相信是自己!”法学院硕士毕业生李一腾和室友卢一帆拿到照片后开始互相欣赏,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李一腾表示,从签到、化妆到摄影、取照,每个环节都感受到工作人员的认真与细致。国际教育学院的印度留学生阿禧也有同感,“这场活动再次让我感受到武汉人的热情”。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崔子豪本来不看好成片效果,“二维世界里,总觉得自己有点混乱”。但当他拿到照片那一刻,不由感叹,“比想象的要好太多!”
“我的青春在武汉”2025毕业季系列公益行动首场活动在武汉大学举行,化妆师在帮助学生化妆。陈亮 宁波 夏俊俊 摄
“从内向变成‘IE浏览器’”
要说青春是什么样子?大概就是满怀梦想与激情,勇敢探索,不畏失败和挑战。武汉见证了这样的青春,武汉大学承载了这样的肆意洒脱。
“在武汉的2.75年里,我从内向的人变成了‘IE浏览器’,也就是可I可E。”武汉大学大三学生崔子豪说,“在我心中,武大的人文环境很棒,包容性强、自由度高,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学术上,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本科毕业生董桐秀也感受到包容性。在一场工科类全国竞赛中,她和几位关系好的女同学组队参赛,与诸多男生队同台竞技,最终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真的舍不得离开,想以一张证件照纪念在武汉的青春!”怀揣这样的期许,董桐秀和同学一起走进“青春照相馆”。
法学院硕士毕业生卢一帆用一场酣畅淋漓的30公里徒步,诠释了自己在武汉的青春时光。研一时,五位室友本来只是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谁知在大花山从天亮走到天黑。他说,如今临近毕业,工作生活中有诸多琐事,“也许人生不会有机会让我再来一场30公里徒步了”。
“我的青春在武汉”2025毕业季系列公益行动首场活动在武汉大学举行。陈亮 宁波 夏俊俊 摄
“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此刻的告别并不是句点,而是新征途的起点。”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毕业生李琳瑞这样寄语毕业。
在武汉,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超过30万,他们从这里迈向社会,奔赴人生新的征程。
“武汉大学自强创业班教会我创业所需的理论知识,也给我提供了竞赛实战和创业项目,将想法落地。”历史学院的张瑞年坦言,从开发‘快小帮’项目解决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到进入跨境电商、新能源的蓝海,他尝试了创业的多种可能性,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的竞争力。如今,他选择进入“AI+中高端文旅”赛道,用AI优化行程规划,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客户深度文化体验的需求,“今年2月公司成立以来,我们已实现10万元订单签约,令我振奋”。
“这三年,我的学业、职业、爱情三者完美交集。”文学院硕士毕业生戴雨江不仅在学术上硕果累累,更在多次的职业探索中坚定了曾经的教育理想,决定投身中学语文教育,将阅读与思考的乐趣传递给更多青年。收获多地教师offer的他,最终因一段稳定的感情选择留在武汉。如今他已正式签约武昌区教育局属学校,即将登上三尺讲台,继续书写他与“江城”的缘分。
在武汉求学七年的塔吉克斯坦留学生于扬,初到中国时几乎不懂中文,如今却能无障碍沟通,甚至在国际文化节上用中文朗诵还获奖。在国际教育学院学习时,他一直关注新能源汽车。“语言是跨境生意的核心”,对自己颇有信心的他,决定毕业后成立一家贸易公司,面向中亚市场推广比亚迪等中国产新能源汽车。
“扬帆长江,奔向海洋,这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正如《武汉大学校歌》中唱到的,一代又一代学子在此汲取力量,奔向星辰大海。这座将青春基因融入城市血脉的“江城”,以包容开放的姿态,托举起更多年轻梦想的启航。
(长江日报记者范婷婷 通讯员柯贝妮 沈佩奇 实习生陈茹茜 郑慧玲 王乐乐)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