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仙桃,“亚洲体操之乡”“世界冠军摇篮”这些美誉就会浮现在很多人脑海中。这座面积不到3000平方公里,人口不过150多万的江汉平原小城,仿佛被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眷顾,将世界冠军的基因毫无保留地注入到城市的灵魂深处。
在这里,体育的传奇故事不断上演。从李小双、李大双的兄弟传奇,到杨威的全能王者风范;从郑李辉的坚韧不拔,到廖辉的力拔山兮,再到昌雅妮的青春绽放……一连串闪光的名字,让仙桃成为了全国唯一一个拥有8枚奥运金牌的县级市!从体操明星现象到体育名城名片,仙桃为何这么牛?
艰难起步:冠军基因在“猪圈”萌芽
在仙桃体育的版图中,体操是耀眼的金字招牌。
仙桃体操的辉煌,始于20世纪70年代。被誉为“仙桃体操之父”的丁霞鹏,当时在沔阳中学担任体育老师,怀揣着对体操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他创办了仙桃少年儿童业余体校体操班,从此开启了仙桃体操训练的征程。
那时的条件艰苦得超乎想象。没有训练场地,他们就将一间废弃的猪圈挖去猪粪,填上新土进行改造;没有单杠,就用树枝代替;没有垫子,就讨来4块“豆腐块”轮流用。冬天下大雪,7岁的李小双、李大双兄弟踩着第一串脚印到体操房训练,手上磨出血泡也坚持训练,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从“猪圈”传递到省队、国家队,最终让他们站上了奥运赛场和世界赛场的最高领奖台。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小双凭借“团身后空翻三周”为中国男子体操队夺得首枚奥运金牌,正式开启了仙桃体育辉煌壮丽的篇章。
1996年,李小双又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勇夺体操男子个人全能冠军,成为我国奥运史上体操项目第一个全能王。体操事业自此引起了仙桃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也为仙桃体育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练传承:甘当孩子们的“铺路石”
在灿烂夺目的金牌背后,是一群默默奉献的启蒙教练。仙桃体育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丁霞鹏、颜永平,到彭友平、甘永奎,再到刘芬、杨飘……几代教练将“冠军基因”代代相传。他们将自己毕生心血毫无保留地倾注于体操事业,不仅悉心传授技术,更将“自强不息、勇争第一”的体育精神深深植入孩子们心中。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环境怎样变化,教练们的初衷始终未改。自丁霞鹏起,他们就将自己定位为“铺路石”,做好启蒙工作,不遗余力地帮助孩子们往上走。如今在仙桃,像刘芬这样的专业教练,已经从最早的1名发展到了现在的9名。
不仅盛产冠军,仙桃还善于培养冠军,从1971年到2024年,53年间,仙桃更是向国家输送了230多名运动员,其中就包括大家熟知的李大双、李小双、杨威、郑李辉、廖辉、王雨寒、昌雅妮、管晨辰、罗欢、黎琪、郑九源等11位奥运和世界冠军。
从“猪圈”里的“土法训练”到国际化的“科学育才”,从丁霞鹏的“独木成林”到三代教练的“众木成森”,仙桃用半个世纪的坚守证明:真正的冠军摇篮,不在高楼大厦里,而在那些愿意俯身托举的掌心之中。
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 构建“金字塔”体系
在体操人才培养的赛道上,仙桃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且成效显著的发展之路。从体操班到业余体校体操队,再到成立仙桃市幼儿体操学校,随着师资力量的不断加强,仙桃体操迎来了华丽转身,李小双体操学校更是成为仙桃体育的“黄埔军校”。
自1970年代创立以来,该校始终秉持从娃娃抓起的培训理念,借助“快乐体操”推广计划深入全市幼儿园选拔好苗子,还定期为幼儿园教师开展培训;通过举办“开放日”“选材大会”等活动,吸引众多孩子投身体操训练。校长谢涛认为,体操人才涌现离不开庞大基数,只有全力扩大数量,才有可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像李小双、昌雅妮这样的人才,为国家体操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此外,仙桃市还大力推动体教深度融合,实施“育苗强基提能工程”“体操进校园”计划,把体操项目列为中小学体育特色项目,加大对各中小学开展体操项目的扶持指导。同时,打通运动员升学通道,退训运动员可回校读书,也能以体操特长生身份参加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考试,以“大体操”为导向强化后备人才培养,让冠军后备军源源不断,让金字招牌得以持续闪亮。
全民参与:体育精神浸入百姓家 全市掀起全民健身风
仙桃的体育热潮不仅局限于专业运动员,更渗透到普通市民的生活中。
近年来,仙桃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持续擦亮“体操之乡”“运动之城”的金字招牌。
2025年3月30日,仙桃马拉松在明媚的春光中鸣枪起跑,吸引了来自中国、肯尼亚、加拿大等3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名选手参与,大家用脚步丈量大美仙桃,拥抱盎然春色。
为推动全民健身深入发展,仙桃市开展体育进社区、入校园、下基层等活动,打造全民“15分钟健身圈”、体育设施进乡村、建设口袋公园等,实现群众健身举步可达、伸手可触。此外,在仙桃,216公里的城市新增绿道顺利完工,奥体中心、体育馆等场地与体育设施通过绿道实现了一线串珠,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群众的健身需求。
此外,仙桃市政府年均投入1200万元用于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024年,仙桃首届“村BA”活动和全省少年儿童体操U系列锦标赛圆满落幕,仙桃市第十届城市运动会(全民健身大赛)也成功举办。
在仙桃,体操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全民参与的运动氛围为体操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到体操学校,不仅是为了培养冠军,更是为了让孩子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塑造品格。
产业升级:体操品牌引领融合发展
依托体操品牌,仙桃深入实施“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探索“体操+文化”“体操+旅游”等经济发展模式。举办仙桃马拉松、全国全民健身大赛、柔力球公开赛、中国龙舟公开赛等全国性赛事,打造体旅融合、体商融合、体文融合、体康融合等消费品牌,擦亮体操名片。
同时,仙桃市持续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体育场地共有3983个,体育场地面积接近40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55平方米。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建设体操训练场馆;依托朝阳小学建设“功能分区清晰、场馆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智能化的李小双体操学校新校区,为体操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仙桃市副市长杜伟华表示,全市将聚力体育公共服务提档升级,不断建设完善15分钟健身圈,引领全民参与健身的社会新风尚;聚力体教融合,建设体操特色学校,打造快乐体操特色赛事,培育体操、跳水、蹦床项目后备人才,聚力体育产业提档升级,打造品牌赛事,促进体育消费,不断擦亮体操之乡金字招牌,建设体育强市。
仙桃体育人才辈出、冠军频出,绝非偶然,这是仙桃体育事业历经数十年坚守与沉淀所结出的硕果。
仙桃的冠军密码,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创新,是“从娃娃抓起”的培养理念,是全民参与的运动氛围,更是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城市精神的传承。
这座小城用体育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也为县域经济与体育事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益恒 谢雅静 王戎 李理 仙桃台 彭鹏)
(来源:长江云)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