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资企业在武汉造“钢铁侠”,海外华文媒体:看到中国科技的未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5日讯(记者范婷婷 通讯员聂瑞)“侨民侨胞回武汉创业,深耕AI等领域,是在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中国高科技的发展成就,也让我们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看到了中国科技的未来。”4月14日,在“侨力双创·海外华文媒体武汉行”推介会现场,美国《华尔街先驱报》执行总编殷杉采访完武汉灏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熊鹏航后感慨道。

殷杉(右三)等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采访熊鹏航(左二)等在汉侨资企业负责人。长江日报记者范婷婷 摄

当天活动中,来自印尼、俄罗斯、菲律宾、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委内瑞拉等国家和地区的20家华文媒体代表,采访了10家在汉侨资企业的负责人。

灏存科技研发的穿戴型全身动捕设备。灏存科技 供图

“从法国回来创业时,最想做的就是把‘钢铁侠’造出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要造出它的战甲,也就是人形机器人。”武汉灏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熊鹏航介绍,想制造战甲,首先需要一套感知设备,让人类的动作被机器理解,也就是给“钢铁侠”装上“小脑”,使其能够精确捕捉人体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再将其转化为数据,像孩子一样模仿学习动作,最后自然地动起来完成各种复杂动作。

人形机器人动作训练。灏存科技 供图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熊鹏航于2017年成立灏存科技,专注研究机器人的“小脑”,即运动神经中枢系统,包含穿戴型肢体动作识别设备、动作数据采集与大模型训练软件系统。

熊鹏航说:“经过8年沉淀,我们研发的运动神经中枢系统,已经被一些公司运用在人形机器人上,提升它们的运动能力,比如今年春晚舞台上能扭秧歌、会丢手绢的宇树机器人。”

灏存科技研发的手势识别数据手套。灏存科技供图

“今年春晚上台表演的人形机器人爆火,折射出中国在AI领域的快速发展。”美国《华尔街先驱报》执行总编殷杉认为,灏存科技用8年时间研发机器人的运动神经中枢系统,让他深刻体会到科技发展必须是循序渐进。“毕竟所有科技产品的第一要素是安全,只有走稳研发生产的每一步,才能确保科技产品质量,尤其是涉及民生的产品,更好地服务社会。”

通过本次推介会,武汉市侨联充分发挥海外华文媒体的独特优势,以侨为“桥”向世界讲好武汉故事。

【编辑:符樱】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