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儿童,让儿童成为课程的主人
—— 聚焦保教质量评估指南视角的洪山区幼儿园微课程建设教研活动
2025年4月9日上午,由洪山区教育局基教科、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举办的聚焦保教质量评估指南视角的洪山区幼儿园微课程建设教研活动在铁机幼儿园和煦园拉开帷幕。洪山区40余名园长教师及幼教同仁齐聚铁机幼儿园和煦园,通过课程展示、区角观摩、教学研讨等环节,全面展现园所课程建设成果。
和煦初心·理念先行
铁机和煦园教研干事刘玄老师进行活动解读,围绕《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阐释园所实践。本次活动以“劳动中的数学微课程”为切入点,通过劳动微课程视频展示、班级数学微课程、区角活动观摩以及课程审议教研这几个环节展现“1+5+N”模式的实践探索。
和煦探区·妙趣横生
大中小三个年龄段班级同步开放区角活动,涵盖艺术创作、主题建构、科学探究等内容。观摩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影像采集等方式,重点考察幼儿个体差异支持策略。
和煦启萌·学趣盎然
小一班柯佳梅老师将劳动教育与数学认知巧妙融合,通过鞋子配对、袜子整理等劳动情境渗透数学分类概念。
中一班葛晓征老师创设的小熊春游情境,让参观教师看到数学核心经验的生动落地。
大一班舒雅情老师设计的时间探索活动,让参观教师见证幼儿探究式学习的发生。
和煦求真·研润童心
观摩活动结束后,教师们返回多功能厅,现场教研活动围绕“课程审议推动微课程建设”展开。铁机和煦园保教主任刘雅琴老师主持本次现场教研活动。
三位展示教师依次进行了班本课程活动缘起介绍及活动反思,中班组教研组长葛晓征老师引出核心讨论点——在幼儿园课程开展过程中,是按系统规划的课程脉络进行还是按照幼儿兴趣以生成课程为主?
教研主持人以此为契机,带领教师们回顾铁机和煦园前期课程审议发展脉络,梳理园本实践探索历程。九名骨干教师围绕"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关系"展开研讨,形成"预设为基,生成为脉"实施路径。
现场观摩的教师也参与研讨,踊跃发言,根据自己平时的工作经验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煦致远·童梦可期
现场教研结束后,专家们就铁机和煦园半日的活动观摩,以深厚的教育智慧为全区教师带来启迪。
湖北工业大学幼儿园向令霞副园以“真、实、深”三个字精简总结本次活动,她表示,今天的观摩活动真实,内容实在,反思深入。
洪山区第一幼儿园悦葵园孙虹园长从教育独特性出发,提出“教育的可贵因为它不是流水线,没有标准化,每个教师的理解和把握就是对自己行为的指南。”
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童玲老师以诗意的表达引发共鸣:“最好的课程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在教师们的心里。”她强调,课程建设应从儿童鲜活的生活体验中捕捉灵感,让课程真正服务于儿童的成长需求。
洪山区基教科学前教育负责人李艳萍科长指出:本次活动以“四个呈现”彰显了洪山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既体现出洪山教育对纲领性文件的深度贯彻,又凸显了洪山区教研体系的科学引领;既凝聚了园所在课程设计与管理中的创新智慧,更通过教师专业成长与儿童发展的双向互动,诠释了“以幼为本”的教育初心。
专家点评为课程建设提供了多维度的专业指引,强调教育应兼具政策落实的规范性与儿童本位的灵活性,获得在场教师的高度共鸣。
本次观摩活动聚焦《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以倾听儿童为基础,充分体现洪山区幼儿园微课程建设实践探索新样态。通过搭建“政策解读-园所实践-区域研讨”三级推进机制,“1+5+N”探究式学习的微课程实践模式,为园所课程建设提供结构化实施框架,“让儿童成为课程的主人”。未来,我们将在区教育局基教科和区教科院的专业引领下,继续探索实践,持续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稿件提供:洪山区铁机幼儿园和煦园 刘玄 刘诗迪
照片提供:洪山区铁机幼儿园和煦园 刘诗迪
稿件审核: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童玲 马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