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产业项目占比超七成

4月3日,武汉市举行2025年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长江日报记者现场获悉,此次全市共18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651.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投资额占比近八成,“高精尖”产业项目超七成。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盯紧开工项目进度,跑出服务保障的加速度,推动项目能开快开、应开尽开,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2025年二季度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现场。长江日报记者 陈永权 摄

产业项目占比超七成

补齐关键零部件产业链 

位于蔡甸区的武汉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一期)和汽车零部件焊接生产线改造及配套项目,大幅提升产业附加值与技术水平,补齐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链,进一步推动我市汽车产业结构升级。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业。”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此次开工活动的188个项目中,德濠智能智造产业园、苏试试验华中总部等产业项目125个,总投资1185.6亿元,占比约72%。基础设施投资项目29个,总投资299亿元,占比18%,社会民生及其他项目34个,占比10%。

“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双轮驱动,为城市能级跃升注入新动能。”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称,聚焦实体经济主战场,产业项目集群落地,将加速构建“研发—制造—配套”全产业链生态,推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支柱。

武汉市2025年二季度集中开工重大项目概况。长江日报记者 陈永权 摄

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超四成

武汉超算中心二期扩容

4月3日,位于东湖高新区的光谷科学岛武汉超级计算中心机房内,927个机柜正“嗡嗡”运转,“吃”进去的是源源不断的电力,“吐”出来的供不应求的算力。

此次集中开工中,武汉超算中心二期项目计划本月开工建设。据介绍,该项目使用武汉超算中心现有机房,规划建设不低于50p双精度浮点理论峰值算力,包括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存储网络基础设施、软件平台、运维系统和安全系统等,总投资5.8亿元。

“人工智能+”领域投资是本次开工一大亮点,不但有中国移动湖北有限公司算网升级项目、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武汉)创新中心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一些应用场景的布局。

位于青山区基于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的实体商业SaaS(软件即服务)综合平台构建项目,将建设云算力数据中心,开发垂直行业大模型训练平台,通过智能决策系统赋能实体门店数字化运营。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成色更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开工的武汉航空新材料产业园、汉阳造低空生态中心、苏试试验华中总部等等一批“高精尖”产业项目加速成型,将有力加快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据了解,从此次投资规模看,10亿元及以上项目42个,总投资1289.6亿元,占比78.1%;50亿元以上项目9个,总投资593.4亿元,占比35.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项目投资额达693.2亿元,占比超四成。

2025年二季度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现场。长江日报记者 陈永权 摄

60个民生设施项目同步启动 

推动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

在产业项目加速推进的同时,60个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项目同步启动,总投资437.1亿元,占比26.5%。涵盖生态环保、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医疗资源扩容、基础教育配套、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领域。

“推动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市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集中开工项目中江岸区丹西片规划中学、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项目,将进一步增强我市民生保障能力;东湖风景区鼓架景区一期、盘龙城污水处理厂三期等项目,将加快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让城市变得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

“提升枢纽功能,发展枢纽经济,打造枢纽城市。”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称,武汉都市圈环线江夏至梁子湖段、陆港枢纽新区配套基础设施、武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冷链集配加工综合体等项目建成以后,将有力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武汉都市圈的产业承载能力和区域的辐射力,推动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

据悉,今年以来,我市以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为抓手,全力以赴上项目扩投资。1月至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工业投资增长20.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6.7%,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市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发挥投资压舱顶梁作用,大力实施项目投资质效提升十大工程,全力以赴抓经济、稳增长、促发展,做好重大项目服务保障,以高质量的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武汉力量。

(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通讯员刘海东 陈璐)

【编辑:王戎飞】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