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通讯员姚华力 谢力豪)清明前夕,江夏区山坡街有机茶园迎来丰收季。晨光穿透薄雾,千亩茶垄间万点嫩绿摇曳,身着红布衫的采茶工指尖翻飞,将新芽收入背篓。百米外的制茶车间里,国网武汉市江夏区供电公司纪委创新实施的“清风为民助服务”专项监督行动正如火如荼开展,智能化电炒茶设备正满负荷运转,茶香裹挟着机器嗡鸣飘散在春日暖阳中,奏响乡村振兴的协奏曲。
在江夏区山坡街光明村有机茶园里,茶农们抢抓晴好天气采摘入春来首批鲜叶,制茶车间内24小时运转的智能化电炒茶设备正开足马力生产。“现在每天能加工100多斤鲜叶,订单排到6月中旬!”茶园负责人轻抚新炒制的“光明茶”,言语间难掩喜色。这份底气,源自国网江夏区供电公司纪委实施的“清风为民助服务”专项监督行动。该公司通过“三查三促”(查设备运行促生产、查线路隐患促安全、查服务效能促增收)工作机制,将监督嵌入生产全链条,让“每一片叶子”真正成为富民产业。
茶香氤氲中,电力“纪检蓝”与茶园“生态绿”相映成趣,他们将监督触角延伸至产业链末梢,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蹲点式”监督,发现部分茶农存在自架临时用电不规范问题后,立即督促供电所组建党员服务队,短期内完成多处线路隐患处理。同时,建立“问题整改回头看”机制,对前期申请的变压器增容、线路设备隐患的消缺进行一一核实,督促茶场生产流水线的整改,指导茶厂优化生产流程,推动茶叶优品率提升15%,帮助茶厂节约用电成本数千元。“电压稳定后,茶叶条索更紧结,汤色透亮多了,茶叶炒制质量明显提升”。茶农何师傅展示着刚出炉的炒青,指尖还残留着茶香。
在公司纪委部门推动下,江夏区供电公司各基层站所围绕“春茶保电三色预警”机制,通过营销智能用能平台实时监测制茶车间负荷情况,对超负荷运行设备提前预警并协调增容。同时,建立“茶产业服务绿色通道”,开展“电保姆”专项服务,协助解决设备故障13次,挽回经济损失超20万元,将电炒茶设备检修响应时间大幅压缩。茶农们不禁有感而发:“有了供电公司纪委同志的脚印留在茶地里,我们增收的信心更足了!”
目前,江夏区电炒茶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冷链”全电产业链,通过5G物联网技术实现茶园智能灌溉、无人机巡检,温湿度智能调控及病虫害预警,茶叶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与此同时该公司纪委建立“供电+茶产业”廉洁共建机制,对新增制茶优农惠农政策实施全流程监督,确保上级精神精准落地。
“我们将持续深化‘清风为民助服务’,在春茶生产季重点监督用电保障、设备运维等关键环节,以精准监督保障电炒茶产业提质增效”。经过一天调试检修忙碌,当最后一缕茶香消散在暮色中,制茶车间的灯火依然通明。纪检监督员们的脚步并未停歇,他们正用“纪检蓝”守护着“生态绿”,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续写“黄金叶”的传奇篇章。
(值班总编辑 王雪 值班主任 徐嘉潞 值班编辑 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