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4岁的朱军是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北港派出所大华社区警务室民警。在23年的社区民警生涯里,他用心用情用力服务辖区群众,努力帮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已累计收到群众送的百余面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都藏着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1998年,在武警部队服役10年的朱军转业到洪山区分局,成为一名民警。在刑侦、治安岗位历练后,2002年,他成了一名社区民警,且一干就是23年。
朱军常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沓厚厚的大号笔记本。他介绍,社区民警日常面对的多是鸡毛蒜皮的琐碎事,若不把这些小事及时处理好,很容易演变成大问题,“我把遇到的警情、群众诉求都记在本子上,并时刻提醒自己,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办完,做到有始有终。”
社区民警朱军在认真记笔记。 通讯员罗维舟 摄。
在一次日常走访中,朱军了解到居民张爷爷因受疾病困扰,行动不便,无法前往派出所办理身份证。朱军立即在笔记本上记下此事,并将情况上报至分局人口大队。没过几天,朱军就和人口大队的同事们带着相机、指纹录入仪等装备来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顺利帮老人办好了身份证。收到身份证时,老人激动地拉着朱军的手说:“我随口一说的事,没想到您这么上心!”
辅警严晨跟着朱军工作5年了。严晨说,朱军在处理纠纷矛盾时特别细心、特别有耐心。今年2月24日晚上,朱军接到熊女士报警。原来,楼下邻居家发生的火灾波及熊女士家阳台,导致熊女士家房屋近3个月没法出租。邻居觉得之前已赔过熊女士家空调钱,不愿再与熊女士沟通了。双方僵持不下。调解时,雨水打湿了朱军的警服,他顾不上这些,站在雨中苦口婆心劝了双方近三个小时,从法律条款讲到邻里情谊,最终让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第二天,熊女士就将写有“及时出警、耐心调解、公正执法、为民解忧”大字的锦旗送到朱军手中。
社区民警朱军(右)与辅警在巡逻。 通讯员罗维舟 摄。
朱军处理事情时,始终坚守“有头有尾有闭环”的工作准则。他说,群众之事无小事,绝不能让群众失望。去年7月29日上午,北港派出所接到周先生报警,称爷爷奶奶去银行取10万元后失联。朱军认为老人可能遇到了电信诈骗。他和辅警严晨迅速行动,赶到老人家,却发现屋内无人。朱军立即发动老人亲友拨打老人电话近2小时,终于联系上老人。原来老人已在银行取好钱,正要转给自称孙子的骗子。朱军还火速赶到银行,阻止老人向骗子转账。等老人的亲属到场后,朱军卸掉老人手机里的可疑软件,并帮老人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此后,朱军多次上门向老人普及反诈知识。
朱军还是周边3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去年11月7日,辖区小学的邹同学被何同学用扫帚扫伤眼睛,双方家长协商好久,未达成协议。朱军知道眼睛受伤可不是小事,他安抚好邹同学母亲,在没监控资料的情况下,先找老师、同学做了详细笔录,不放过任何细节。之后,他联系街道司法所、社区、学校和双方家长,努力搭建好调解平台。经过三轮艰难调解,双方终于达成赔偿意向,事情得以妥善解决。
多年来,每天上学、放学时,朱军和同事都会在校门口守护孩子们。他的联系方式挂在校领导的公示牌上,家长们遇到问题都爱找他咨询,他总是耐心予以解答。成为社区民警以来,朱军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和始终如一的恒心,在责任区践行“枫桥经验”,让自己成了群众心中最坚实的依靠,也让那百面锦旗背后的故事,继续温暖地书写下去。
(通讯员罗维舟 记者陈其雄)
【编辑:李沅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