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30日讯(记者陈智 通讯员王曦)经过3个月激烈角逐,首届光谷AI创新应用大赛于3月29日收官。武汉模态跃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模态跃迁)凭借“多模态世界模型构建空间计算新范式”斩获大赛一等奖和20万元奖金。
武汉模态跃迁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多模态世界模型构建空间计算新范式”斩获大赛一等奖。组委会供图
“在比赛现场,我们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龄人。同为新生代人工智能的探索者,我们很有话聊!”作为经验丰富的赛场“老手”,生于2000年的模态跃迁CEO邴龙志兴奋地说,期待未来合作,一起探索更多可能。
这个“00后”创业团队到底是干啥的?邴龙志解释:大模型虽然是一个高智商“小天才”,但它不懂行业知识、不会用专业工具;团队通过自研的“桥梁”——跃迁基座,能让“小天才”变成教育、水利、工程咨询等各行各业的“老师傅”。
谈到这次的获奖项目,邴龙志称它为三维视觉领域的“老师傅”。它能通过文本直接进行场景、数字人体建模,生成3D图片、视频,极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比如,给出‘一个戴着帽子的男孩往前走两步、再原地转个圈’的描述后,它就能快速生成高精度的3D视频”。目前,这一技术已经收获了不少国内外AI领域大奖,并在湖北、广东等多地落地、应用。
首届光谷AI创新应用大赛决赛现场。组委会供图
据了解,本次大赛以“创新驱动,AI赋能千行百业”为主题,吸引了全国669名参赛者报名,共收到创新项目方案288个。大赛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其中,武汉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的团队“全球首创远程自主双模式超声机器人”、九州通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骨科嫦娥智慧服务平台”获得二等奖。
大赛评委会主席、武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洪亮说:“获奖项目代表了当前AI应用的最前沿方向,期待它们能在光谷这片创新沃土上茁壮成长。”针对参赛团队成立的企业,东湖高新区将积极协调优秀孵化器资源,在空间支持、孵化服务及应用场景等方面提供精准对接和有效引导。
据了解,光谷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450亿元,集聚了人工智能核心企业500余家,初步形成从芯片到算力,从大模型到应用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链条。东湖高新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将加快布局AI,从供给端鼓励企业积极拥抱AI,开展模型研发、训练、调优;从需求端鼓励企业开展AI试点应用,加速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