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实施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
2025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着力抓好“三农”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全国人大代表、“90后”返乡新农人沈燕芬始终关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痛点问题,今年两会继续关注“三农”方向,围绕“农民主体地位提升、农业安全韧性增强、农村生态价值转化”三大方向,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沈燕芬。受访者供图
过去一年,沈燕芬的工作内容主要围绕“农民权益保障”和“农业可持续转型”两大主线。在工作过程中,她关注到农田生态价值转化的新路径,了解到碳汇交易机制如何让农民增收。
“其实农田不仅能产粮,还能‘产碳票’,把绿水青山变成真金白银。”沈燕芬说,农田碳汇是“隐藏的财富”,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年固碳量超5亿吨,但碳汇价值尚未有效转化为农民收益。
因此,她希望推动农田碳汇交易试点,并提出以下建议:加快制定农田碳汇核算标准,支持主产区试点交易;将农田碳汇纳入国家碳市场,收益反哺农田建设和农民。
沈燕芬向九派新闻表示,上述建议不仅源于她在基层一线实践的观察,也凝聚了乡亲们的共同心声。她也认为这些建议能够打通生态收益,探索农田“产碳票”的新模式,为农民增加收入来源,同时助力农业绿色转型。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 代梦颖北京报道 制作: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