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温菲谈大国工匠培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相关宣传力度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方大萍安钢铁员工温菲关注培养大国工匠及其相关精神,并围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提出具体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方大萍安钢铁员工温菲(左一)。 受访者供图

温菲告诉九派新闻,作为一名长期扎根生产一线的工人,他深切感受到工匠及工匠精神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目睹了新时代各行各业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我从萍钢技校毕业先后到萍钢炼铁厂、萍安钢铁工作,先后干过喷煤工、炉前工、高炉值班工长及炉长、生产成本技术科科长、环保部主管,在生产一线奋斗了整整30余年。”温菲说。这30余年间,他通过提高顶压减少炉尘吹出量有效减少铁损,并主持了“提高高炉煤气利用率工艺研究”等5项科技攻关项目等,为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做出了积极努力。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当上全国人大代表。在他身边,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热爱企业、喜欢钻研的工友,在自己钻研的领域内发光发热。

温菲深切体会到,想要成为一名工匠,尤其是“大国工匠”,就必须首先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热爱自己的职业,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其次要不断学习提升,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还要勇于创新,敢于挑战自我,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技能,拥有“独门绝活”,成为行家里手、时代先锋。此外,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自己,持之以恒地追求卓越。

为了让工匠精神渗透进各个行业中,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温菲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优化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温菲介绍,从职业教育层面看,虽然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职业院校教学设施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无法满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导致优秀生源不足,职业院校招生困难。因此,建议教育部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加强校企合作,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实际生产中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企业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同时,加大对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他建议,宣传部门深入挖掘全国的工匠故事,讲好工匠精神。加强宣传内容的创新,采用生动活泼、贴近群众的方式进行宣传,强化宣传效果。例如,可以通过制作纪录片、短视频等形式,展示大国工匠的工作场景和奋斗历程,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工匠精神,激发他们投身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热情。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 杨臻 李韵聪 北京报道 制作:任卓)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