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武汉之重

图片

3月5日,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

翻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系列国家重大部署

赋予武汉重任,

召唤武汉担当。


一起来看看
全国战略里的武汉之重!



2024年11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  
寄望我们  
“努力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  
科技创新高地”。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  
2024年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  
武汉位列第13位,  
在全国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  
持续提升。  


高端芯片、心肌旋切、  
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和产品  
世界领先。  
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铌酸锂晶圆、  
首颗医学遥感科学实验卫星、  
首台掘爆机等一批  
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汉问世。  
武汉成为  
全国第五个获批建设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武汉坐拥丰富的科教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始终在国家创新版图中占据重要一极,目前正加速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武汉大学作为扎根武汉的“双一流”高校,愿与武汉同心同向,为武汉建成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力量,共同谱写科技自立自强新篇章。


——全国政协委员、      
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武汉  
“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重大使命。  


2024年,  
武汉136个数字化应用  
全面接入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平台,  
在全国率先实现  
城市数字信息模型全域覆盖,  
率先建成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截至目前,  
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  
占常住人口24.8%,  
每四个武汉人中  
就有一位志愿者。  
 

 

新就业群体,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与守护者,也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和共享者。以专业服务为城市现代化治理添砖加瓦,是快递从业者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快递从业者作为新就业群体的一部分,应积极响应号召,以实际行动为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      
武汉顺衡速运有限公司江汉分部经理汪勇      




2024年11月,  
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要“加快建成  
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武汉是中部地区唯一的  
副省级城市和超大城市,  
中部地区首个GDP突破两万亿的城市。  


《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明确,  
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中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商贸物流中心、对外交往中心  
以及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武汉正在支点建设中  
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作为中部地区的关键枢纽,武汉在诸多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尤其是在科技创新、人才汇聚等方面已然蓄势待发。武汉正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更具特色与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将在中部崛起这一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强的引领作用,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城市。


——全国政协委员、      
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诚      




2024年11月,  
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寄望我们,  
“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  

 
武汉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  
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武汉港集装箱铁水联运量  
居内河港口第一。  
 

 

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地理位置关键,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科教中心。长江保护与发展是一项需要“传承”的事业,我将结合自身所学推动人才培养,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科研合作,助力流域治理技术攻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水利人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      
民盟湖北省委会副主委、三峡大学校长黄艳      




 
   
2024年11月,  
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明确,  
武汉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024年,  
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3%,  
增速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武汉市已出台实施意见,  
提出建设引领中部、服务全国、  
链接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科教资源密集、交通枢纽通达、产业基础雄厚,完全有条件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我坚信,以创新为引擎,以开放为路径,武汉必将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为全国深化内需战略贡献“武汉样本”。


——全国政协委员、      
民建湖北省委会副主委、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民春      




2022年6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时强调:  
“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  
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  
位于武汉市,  
被称为“中国星谷”。  
目前,  
武汉已搭建起商业航天完整产业链  
逐步形成千亿元产业规模的  
商业航天生态圈。  
截至2024年底,  
武汉在低空经济领域  
已集聚研发制造、运营服务、  
空域管理等全链条企业超150家,  
产业规模同比增长47%。  

 

低空经济是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我带来了3份相关建议。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武汉真刀实枪地在抓低空经济,已集聚低空经济企业150余家。支持武汉发展低空经济,能充分发挥武汉优势,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速产业化,助力提升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      




武汉已经获批创建  
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2024年,  
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  
近三年年增速超过30%。  
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  
开放总里程、牌照发放数量  
居全国第1。  

 

360与武汉未来主要围绕两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一方面要将数字安全服务扎根本地,深度服务党政机构和企业;另一方面,要发挥360在AI方面的优势,帮助武汉建立大模型基础设施与大模型产业联盟,推动本地化大模型企业在生态、市场、技术进步等方面快速发展,促进大模型产业生态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      




2020年11月,  
习近平总书记  
为在武汉举行的  
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  
发来贺信,  
希望湖北省和武汉市  
“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2020年到2024年,  
作为该领域首个国家级大会,  
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  
已在武汉连续举办五届。  
2024年,  
武汉入选国家首批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  

 

在5G规模化应用、工业互联网创新、算力布局优化和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方面,武汉交出了亮眼答卷。武汉依托“光芯屏端网”产业优势,建成超3万个5G基站,培育出多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些实践既体现了武汉在国家战略中的担当,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探索了有效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      




2024年11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武汉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  
提前一年完成  
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  
长江武汉段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多年未见的鳤鱼回归武汉水域,  
“微笑天使”江豚频现江城。  

 

长江是武汉的重要水源地,其生态健康直接关系到市民用水安全。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后,沿岸的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这也为宗关水厂的水源保护工作减轻了压力。未来,我将继续带领团队依托数智技术和企业优势资源,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供水安全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      
湖北省武汉市城投集团武汉控股公司宗关水厂王琼工作室负责人王琼      



策划| 刘敏

统筹| 张颖 胡雪璇

记者| 常少华 陈智 柯立 高萌 吴曈 余睿 冯雪 胡雪璇

海报| 肖琴

图片| 长江日报资料图

制作| 朱晨颖

【编辑:陈明】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