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建支点 夺取开门红︱复原宋徽宗画作里的香炉,大学生“玩”陶瓷年营收数百万元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9日讯 宋徽宗名画《听琴图》中的香炉古朴典雅,武汉理工大学陶瓷艺术梦工场学生以画为原型,用现代工艺复原出香炉。这款古色古香的香炉在博鳌亚洲论坛线上商城资源、抖音、淘宝等渠道进行销售,一件售价四百余元,很受消费者欢迎。

近日,记者走进武汉理工大学陶瓷艺术梦工场,仿佛置身于陶瓷博物馆。放眼展厅,这里集中了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宋朝的五大名窑瓷器,再到明代的青花瓷,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中国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


武汉理工大学陶瓷艺术梦工场,学生制作的陶瓷产品。  记者汪洋 摄

“这些都是我们陶瓷艺术梦工场的作品,很多由学生设计和制作。”在陶瓷艺术梦工场,韩教授介绍,《听琴图》同款香炉是其中的代表作。《听琴图》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学生们以《听琴图》中的香炉为原型,开展活化再造设计实验,运用提炼、整合和概括等手法使古代香器在现代重焕生机,并申请了发明专利和外观专利。



武汉理工大学陶瓷艺术梦工场,创业氛围浓厚。

据了解,武汉理工大学陶瓷艺术梦工场创立于2016年,是全国范围内较早设立的陶瓷梦工场。学生创业团队主要依托武汉理工大学本硕博学生,以武汉理工大学大创园为起点。

合润达源(湖北)科技有限公司最早入驻陶瓷梦工场,公司创始人刘志哲在武汉理工大学完成了本科到博士的学业。公司创始合伙人郭晨告诉记者,创业之初,团队历经挑战,但借助低息贷款等方式渡过了难关。“学校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这里的创业氛围非常好。”



武汉理工大学陶瓷艺术梦工场,学生制作的陶瓷产品。    记者汪洋 摄

据了解,陶瓷艺术梦工场不仅提供了机械画图、数字建模等技能培训,还投资近500万元购置了专业陶瓷生产器材,供学生团队免费使用。来自艺术设计、材料等不同专业的本、硕、博士生在此创业尝试,孵化了10多个学生创办的公司,实现了从建模打样到烧制成型的数字化流程。



武汉理工大学陶瓷艺术梦工场,学生制作的陶瓷产品。   记者汪洋 摄

“武汉理工大学陶瓷艺术梦工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设计和材料,公司成员均为武汉理工大学的本硕博学生,艺术设计专业和材料学等专业的学科交叉融合赋予了梦工场强大的创新能力。”韩少钦说,不少古代陶瓷的传统制作工艺今人不得而知,但材料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对瓷片作逆向分析,破解出釉料中所含的特殊元素,进而解开古陶瓷烧制的配方之谜。



武汉理工大学陶瓷艺术梦工场陈列的作品。   记者汪洋 摄

如今,陶瓷艺术梦工场在福建德化、河南许昌和景德镇三处代表窑口都拥有独立工厂,为文创产品的开发以及供应链的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陶瓷艺术梦工场部分创业公司已经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规模较大的公司去年实现了六百万营收。

(记者汪洋 实习生徐雯靓 孙佳莹 通讯员谢小琴)

【编辑:姚昊】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