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2月21日、丹江口市委书记、市长武小凯表示,“我们将持续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以控制成本为核心,驰而不息抓改革,持续巩固‘六城同创’成果,以综合成本‘洼地’构筑营商环境‘高地’。”
不久前,该市荣膺“2024中国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县(市、区)”。15项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事项获全省通报表扬,其中,3项改革纳入国家试点改革事项,12项改革纳入省级试点改革事项。
要素成本“开源节流”
产业生态活力奔涌
2月22日,走进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包包饮品整装待发,即将送往全国各地的客户手中。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水是丹江口市最大的资源优势。近年来,该市以水为媒,全力推动水经济做大做强。2024年,该市水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重点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80亿元,占当地GDP的40%。
“堰水进京”专列开通后,14家物流、快运企业进入“物流实时数据共享平台”,推动运输成本较铁路、公路分别下降35%、49%。目前,该市正筹备发送第四次专列。同时,该市综合物流园物流共配中心建成投用,陈家港“铁水公空”多式联运基地加快推进。
厚植产业发展环境沃土,全力压减“水、电、气、人、地”等关键要素成本,构建功能型供应链平台服务,打造系统完善的产业生态环境。
优势产业协同,构建强韧供应链。丹江口水源地供应链有限公司为31家水相关企业提供涵盖集采、物流、金融、销售、研发、检测等全链条服务。丹江鲌供应链平台构建从鱼苗繁育到成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如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丹江鲌畅销全国,占据全国鱼头预制菜市场25%的市场份额,并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丹江口经开区供应链公司为10余家企业提供超1亿元的资金支持,其中,宝沃科技储能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绿色金融赋能,构建高富集资金链。实施取水权不动产登记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拓宽水企业融资渠道,发放“取水权贷”,让“生态水”变“财富水”。将政策性担保引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放1.87亿元“科技创新贷”。创新推出“活体抵押贷”“捕捞权质押贷”“两山产业贷”“设施渔业贷”等绿色信贷产品,带动绿色贷款增长处于历史最好水平。“金融管家”对接企业144家、融资11.97亿元,企业担保平均费率降至0.61%,贷款平均利率降至3.7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9%,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要素服务“满格”,构建高效率服务链。推行园区“拎包入驻”“电等企业”等举措,企业接电时间平均缩短12天,为企业节省成本达120万元。“用能管家”服务成效显著,为企业节约成本1034万元。企业水电气报装“零费用”,“欠费不停供”惠及企业20103家,缓交8435万元,免收“违约金”716万元。推行水电气领域涉企收费“码上”查价,69家企业竞价选用施工单位,降低成本2600余万元。实施“多测合一”“多验合一”“多审合一”改革,低风险、一般工业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5天、10天。政府为社会投资项目免费提供15项区域评估,在土地成交时交付用地企业。实施“一人一档”“一企一策”精准化公共就业服务,化解就业招工“两头难”。
法治成本“硬核减负”
企业投资底气倍增
高效的司法服务和规范化的行政执法,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更是助力企业发展行稳致远的坚强保障。
仅用4个月,追赃挽损40余万元,为300余名货车司机讨回公道……丹江口市探索涉企案件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改革,通过“府检联动”“检警联动”,高效破获一起利用货运平台对大货车司机实施诈骗的案件,切实维护货车司机利益。
一体综合能动,快捷办理刑民交叉案件。截至目前,丹江口市纠正公安机关违法采取涉企财产性强制措施、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案件3件;办理侵害企业合法权益案件9件,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32人;督促清理“空壳公司”3家;帮助企业追赃挽损146万元。
“执破融合”畅通企业救治和退出渠道。丹江口市执破融合团队统筹立、审、执、破等43项业务,由破产清算机构提前介入,依托商事纠纷“共享法庭”、“丹i企”智慧综合服务平台等,各部门高效协作,案件移送数量同比上升180%,案件审理时长缩短50%以上。
“一站式”化解纠纷,加速化解涉企纠纷。建立4个“共享法庭”,园区、司法、行政、行业协会等多方入驻,实现“商事纠纷不出工业园区、商人纠纷商会协会解决”的目标。提升“立审执”质效,审结涉企案件平均时长同比缩短2.58天,涉企案件经济影响在线评估率达到100%。
规范文明执法,精耕厚植暖商“栖息地”。该市23家行政执法单位建立行政执法“四张清单”,运用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办理执法案件4826件。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实行备案登记“红蓝码”制度,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探索“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执法新模式,做到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让处罚更审慎、服务更主动,持续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
制度藩篱“全面破除”
政务服务“能级跃升”
从政府“有什么、给什么”,到市场主体“要什么、给什么”,丹江口市以数字化赋能“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定制化、套餐式、模块化的一站式优质衍生服务。
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构建服务新生态。线下设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线上打造“丹i企”智慧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政策、法治、金融、人才等58项个性化增值服务。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权限下放至园区,实行容缺办理、先建后验等制度;秉持“用地跟着项目走”原则,探索“先租后让”“标准地+”等土地出让模式,有效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成功将项目平均落地时间缩短2个月。实施园区产教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城园相生相融、政府服务精准高效、配套设施共建共享的整体发展格局。
“免证即办”“智能快办”解锁办事新体验。取消各类证明材料324项,172个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282个事项实现“免证明”。依托“丹i企”智慧综合服务平台,107项事项实现“一事联办”,变更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办理湖北省老年人优待证等31个“智能办”事项实现100%申报预填、100%证照免提交,办理时限缩减90%。
在丹江口市,农夫山泉、北京一轻、燕京啤酒、华润怡宝等18家知名水企齐聚,形成产能超700万吨的水产业集群。丹桥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终端主板成功进入华为、小米供应链。武当云谷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成为行业标杆。此外,该市还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国家级5G工厂各1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49家。
如今,丹江口市产业根基愈发稳固,绿色食品饮料、生命健康、新能源材料、数字经济等多元产业齐头并进、蓬勃发展,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催生新机遇。
“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理念,聚焦服务建成支点,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牵引’和‘牛鼻子’,作为新形势下赢得发展主动的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建设企业综合成本最低、产业生态最优、服务质效最高的‘热带雨林式’一流营商环境县(市)。”2月20日,丹江口市市委书记、市长武小凯专题调研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向全体干部发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动员令。
丹江口市将乘势突破、奋勇争先,加快构建全周期服务、全链条协同、全社会参与的一流发展生态,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为服务湖北建成支点提供最优环境、最强动力、最好生态。(通讯员 武桐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