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建支点 夺取开门红︱快了AI、火了光模块,这家光电子国检中心天天检测忙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1日讯(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杨基勤)白色与蓝色的吸波泡棉铺满四壁与屋顶,巨大的空间模拟出电磁辐射为零的空旷环境,每天10小时以上,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光模块在这里接受考验,全年超过2万个光模块在这里进行检验检测。

21日,国家光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新一代超高速率光模块研发测试平台上的测试场景,显示着湖北武汉光电子产业向上向新的发展态势。因为AI算力的快速提升,光模块需求量激增,国检中心光模块检测更忙了。 



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检中心,技术人员正在调试天线,为光模块检测做准备。

AI算力提升 带火光模块 国检中心检测业务滚滚来

“开年后上班第一天,客户就送光模块过来了,我们的业务量一直很饱和。”国家光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电磁兼容和安规检测技术研究所负责人张灿介绍。

该国检中心设立于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记者进入省计量院10米法电波暗室,这里是该中心检测光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能的实验室。

400多平方米的地面一览无余,近10米高的空间,四周墙面和水平屋顶全部铺满方形的白色与蓝色吸波泡棉,进入其间让人仿佛置身科幻地带。电子产品释放的电磁波能够被吸波泡棉完全吸收,暗室模拟出不受电磁干扰的纯净空间。

电生磁、磁生电,所有电子产品都会对外发射电磁波,有些信号会干扰正常通信。张灿解释,现实中机房里可能有成千上万的光模块插在交换机上,为了防止信号互相干扰,就需要事先测试电磁兼容性能。

电磁兼容是指电子电器设备共处一个环境中能互不干扰兼容工作的能力。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电磁兼容的检测要求,以保证市场上的电子产品符合电磁兼容标准。

一个U盘大小的光模块插在测试装置上,测试装置位于一个圆形转台上,记者看到,随着地面徐徐转动,周围的天线自动升降,电磁兼容检测自动进行。“现在对光模块的测试可以实现自动化,中试阶段的光模块检测大约需要5—10分钟,如果是出口认证,或是需要出具检测报告的全面检测,一个光模块的检测可能需要一天时间。”

去年下半年AI算力火起来后,光模块的需求量大增。AI算力除了芯片、显卡以外,数据要相互交换,就必须通过光模块,光传输能更好满足数据快速交换的需求。张灿介绍,AI算力的发展推动数据中心、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扩建,光模块作为数据中心内部互联和跨数据中心通信的核心组件,需求量随算力提升同步增长。

每天,对光模块的测试达10小时以上,测试量超过上百个光模块,已成该中心检测常态。



技术人员准备插入一个U盘大小的光模块进行检测。 记者刘睿彻 摄

既快又要好 新一代测试平台为光电子产业再推一把力

“算力越强,才能训练出更好的AI,在技术中领先。”张灿表示,光模块的技术演进特别快,一个产品的生产周期短至6—8个月,之后不断更新迭代。去年很多厂商出货800G/S光模块,预计今年很多企业会推出1.6T/S的光模块,速度将翻一倍。

武汉是全国光模块出货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光电子信息产业已经集聚了超1.6万家企业,光电器件占据全国60%的市场份额。华工科技是全球最大的光模块生产厂商之一,光模块年产能超过3000万只。光迅科技的高端光电子器件产业基地于2024年5月投产,新产能主要为400G和800G高速光模块。

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检中心服务业务量前十的企业都是武汉企业,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检测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2024年8月,湖北省、武汉市市场监管局联手实施武汉新一代光通信器件产业链质量提升项目,由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检中心提供技术服务。今年1月,项目完成验收,该中心获得优秀评定。

在这次提升项目中,为了应对超高速率光模块带来的测试挑战,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检中心构建了新一代超高速率光模块研发测试平台,紧跟研发及生产的需求,不断提升测试水平和能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由光学、电学、电磁兼容等方面的专家共同攻关,形成了一整套的测试解决方案,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检测时间缩短了90%,极大提升了研发效率和进度。

‌据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检中心是全国唯一以光电子产品命名的国检中心‌,主要职责包括为光电子信息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产品中试提供检测技术服务,为我国光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按今年的业务量,一年下来,中心光模块测试量将大大超过2万个。

【编辑:姚昊】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