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模式”切换为“开学模式”
你家的“小神兽”是充满期待
还是紧张、焦虑呢?
如何助力孩子
从假期的自由轻松状态
转变到有规律、有秩序的校园生活?
如何帮孩子做好开学心理调适?

为帮助孩子元气满满进入新学期,2025年2月10日晚,苔米心理创始人,高级心理咨询师艾嘉老师受邀参加由湖北省文明办、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妇联、湖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联合湖北广播电视台开展的“元气满满,从“心”出发迎新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直播活动。
从“心”守护
用家庭核心力量守护孩子

主讲嘉宾 :高级心理咨询师 陈艾嘉
经历了漫长的寒假,生活作息的调整、学习方式和人际环境的改变,常常使孩子出现生理、行为、心理等层面的不适应表现,比如失眠、情绪低落、抵触上学,甚至出现头疼、胃痛等,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开学综合征”。
怎样应对“开学综合征”
1.用「清单法」化解不确定性
整理待办事项,把开学要做的琐事写下来,如买文具、交作业、打印课表等,每完成一项就打钩,减少大脑的混乱感。
制定简单计划,写下开学第一周的小目标,如“认识同桌”、“整理错题本”,目标越具体越好,避免空泛压力。
2.用「身体行动」缓解情绪
整理书包和书桌,通过整理物品梳理心情,增加对开学的掌控感。
3.应对社交焦虑的「破冰技巧」
准备轻松话题,提前想好和同学聊天的内容,如假期趣事、新电影/游戏,减少见面尴尬。
带小礼物分享,比如一包糖果、几张书签,用分享快速拉近距离。
遇到小矛盾,我们可以运用心理课上学到的“非暴力沟通”,多陈述事实和感受,少做评价。
4.情绪急救包:3分钟“478呼吸法”
深呼吸练习,用舌头抵住上颚,吸气4秒→屏住7秒→呼气8秒,重复5次,快速平静心跳。
写下担忧并撕掉,把焦虑的事情写在纸上,揉成团扔进垃圾桶,暗示自己“丢掉烦恼”。
快速适应新学期
三个小妙招来帮你
1.制定“开学缓冲计划”
用“弹性规则”降低抵触情绪,比如:逐步减少玩手机的时间。
有些家长“断崖式收心”,难免引起亲子冲突。家长对孩子还应多一分宽容,少一分急躁,允许他们开学后度过一段过渡缓冲期。
比如,给孩子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少玩20分钟。也可以通过将电子设备调成静音、将设备放在看不见的地方等方式减少电子设备对孩子的干扰。
2.多做“共情表达”
在即将开学这几天,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平等沟通,洞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疏导。
正确话术:“妈妈小时候开学前也紧张,后来发现新同学都很友好呢!”
3.加强家校联系教育
在开学前,家长们要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开学准备,根据学校实际参与到学生体检、心理调查、家长会等工作中。
【专家寄语】

“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引导是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新学期生活的关键。通过家庭核心力量的发挥,让孩子感受温暖和支持,能更加自信地迎接新学期挑战。”
截至2月12日9点,直播《元气满满 从“心”出发迎新程》在长江云新闻客户端、湖北发布视频号、文明湖北视频号等平台同步播出,总观看量达183.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