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出自邯郸的成语多达上千条,具有代表性的就有邯郸学步、一言九鼎、胡服骑射、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毛遂自荐。
邯郸作为我国在西汉时期著名的古代五大名都之一,不仅在历史上占据着辉煌的一页,而且,在文化方面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人们日常所用的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产生于邯郸。
2005年10月26日,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
据专家统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1584条。现将具有代表性的“一言九鼎”这个故事在这里再一次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言九鼎”(拼音:yī yán jiǔ dǐ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一言九鼎( 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指一句话重于九鼎;形容说话极有分量。成语的出处是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为“一言九鼎”。
“一言九鼎”寓意是指表示对别人的尊敬成语就是一言九鼎。一言九鼎也就是说,说话人的地位很高,说话力量大,能有很大作用。寓意做人应做到善始善终,言出必行,慎重许诺,忠实履行,才能为人所信服。
故事背景: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打算带领二十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但到了楚国,经过相互交谈,他们对毛遂的了解加深,逐渐觉得毛遂很了不起,开始对他钦佩有加。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谈联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随行人员便都在台下等候。可是,平原君和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是没有结果。随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怂恿毛遂上台去说服楚王。
毛遂对楚王说:“我们如今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于是,赵、楚两国歃血为盟。楚、赵结盟后,平原君带着毛遂等回到赵都邯郸。平原君感叹地说: “我手下的门客多时逾千,少时也有数百,我自以为识尽赵国的贤士。这次毛遂的事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毛先生在府中三年,我竟没有发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他的三寸之舌,胜过百万强兵。他到楚一国,只用了一席话,便使赵国的威望重于九鼎。”
以上对成语“一言九鼎”的解释:“一言九鼎”与“金口玉言”意义相近,两者都有形容一个人言而有信,说话算话的意思;区别在于“一言九鼎”强调的是说出的话分量很重,也形容一个人日常说话办事非常稳妥,值得信赖;“金口玉言”强调的是说出口的话就不能随意更改。
例如在商业谈判中,那些说话可以一锤定音,让双方都信服并根据其意见来达成协议的人,都可以用“一言九鼎”来形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正直与力量,并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同时,并时刻提醒着我们,无论自己身处何种位置,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辞,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勇于担当。做人要有诚信,做事要讲诚信,不骗人,不欺人。你踏实的每一步, 都是成功的基石;你诚信的每一言, 都是人格的印证。 踏实是做事的基石,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二者缺一不可, 方能行稳致远。(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