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并和邯郸成语典故有关的就有:“胡服骑射”、“邯郸学步”、“黄粱美梦”、“负荆请罪”等就有很多,其中许多和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就达一千五百多条。今天给大家讲一个邯郸成语典故“梅开二度”的真爱故事。“梅开二度”这个成语典故故事曾经就发生在邯郸丛台。
现如今的丛台,这里有一处是关于民间流传的二度梅故事而开辟的“二度梅园”,它位于邯郸市丛台公园内。另外这里的“二度梅园”还有一处“二度梅像”地标性雕塑。故事中的书生梅良玉与淑女陈杏元执手相对,意态生动。届时,当腊梅花开绽放之时,缕缕腊梅花香,都会引来游人前来观赏、拍照、打卡。
本文故事所讲的大意是: “梅开二度”的成语故事源自唐代肃宗年间,邯郸城有一位名叫陈杏元的女子,她家有一株梅花树。一日,梅花突然凋谢,与此同时,一位被奸臣陷害的才子梅良玉来到她家中做书童。两人日久生情,最终相爱并准备成婚。然而,北国南侵,唐王派陈杏元去和番。在途中,陈杏元跳崖寻死时被王昭君的阴魂所救,最终与梅良玉重逢并成婚。这件事感动了陈家的梅花树,使其在梅良玉与陈杏元成婚之日再次开放,因此有了“梅开二度”的说法。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梅开二度”的故事版本很多,人们说法不一,但故事内容大同小异基本相同。
据有关史志记载显示。邯郸丛台实是“梅开二度”这个历史典故故事的发生地。许多部分资料表诉是:“梅开二度”的典故故事是由“清·惜阴堂主人小说《二度梅》”内容所著。根据故事的始末描述。唐朝肃宗年间,朝廷腐败,奸相卢杞专权。山东历城县令梅魁经吏部尚书陈日升保举成为朝臣。忠臣梅魁不畏权贵,秉公直言,因此得罪了奸相卢杞。卢杞诬告梅魁勾结敌国谋反,皇上盛怒,传旨将梅魁全家诛杀。梅魁之子梅良玉,因外出游学侥幸免遭杀害,后隐姓埋名,逃难在外。
吏部尚书陈日升也因此受到株连,被削职为民,返回故里。来年梅花盛开,陈尚书眼望斗寒盛开的梅花,不禁想起了被残害的故友梅魁,忙命家人在梅花前祭奠梅魁的亡灵。忽然狂风大作,将花园中盛开的梅花吹得纷纷落地,陈日升黯然神伤。
流落到陈府当了书童的梅魁之子梅良玉,夜晚独自在园中梅树前祭奠亡父,哭得痛不欲生,并许诺如果父亲的冤情昭雪,愿梅花二度重开。他的诚心感动了天地,梅花果然二度怒放。陈尚书得知书童是梅良玉时,喜出望外,又见其人品、才识俱佳,遂将女儿陈杏元许配梅良玉为妻,准备择日完婚。
不料卢杞又生奸计,传旨强令陈杏元去北国和番。杏元为保全家性命,只能忍辱离别。梅良玉送至边陲重镇邯郸,夫妻二人在丛台惜别,依依不舍,此时,陈杏元赠钗以示忠贞。
陈杏元出塞途中,路经王昭君庙时纵身跳下落雁崖,想粉身自尽,幸运地为昭君神所救。神风将她飘送到河南节度使邹伯符家,被收为义女,梅良玉也改姓投奔到邹家为幕僚,两个人重新团聚。后梅良玉赴京高中,向皇上禀明冤情,皇上降旨除了奸党,梅家终于沉冤昭雪,最终陈梅二人奉旨择吉日完婚。
如今,在雄伟的邯郸丛台上仍镌刻着“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个苍劲大字。
另外,之下另一版本上所记载“梅开二度”成语典故的是:梅良玉与陈杏元的故事出自另一小说《二度梅》,作者宣澎甘,号惜阴堂主人,是清末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教育家,于1858年生于浙江诸暨南斗岩乡(今牌头镇)中央宣(今中华村)。
文中所描述:不过“二度梅”的故事并非宣澎甘原创,而是“校编”。另有《二度梅全传》一版,注作者为“天花主人”,这是否为宣澎甘另一个雅号,至今未有确切定论。
《二度梅》又名《重台别》(重台即丛台),讲述的是唐肃宗年间,家居邯郸的礼部尚书陈日升有一女名陈杏元,才貌双全、聪慧过人。陈杏元爱梅花傲骨高洁,庭中种有梅花一株,每逢时令,满树冷香、目尽清姿。
梅良玉的父亲梅伯高为陈日升故友,被奸相卢杞陷害满门被斩,唯有梅良玉侥幸被人救出,送至陈日升家中。而梅良玉来陈府前数日,陈杏元庭中梅花忽凋零满地。待到梅良玉来府,才知这兆头应在了他的身上。
美人多才,少年风流,一对才子佳人逐渐生情相爱。不想北国忽然南侵,卢杞上本奏于肃宗,以陈杏元和番北地。
君命难违,梅良玉与陈杏元在丛台涕泪相别。今天的邯郸丛台据胜亭东门上方,便有邯郸著名书法家李鹤亭根据这个故事题写的“夫妻南北兄妹沾襟”门额。
陈杏元行至昭君庙时,念及昭君和番之苦,自己别爱之痛,纵身跃下悬崖,幸被一老妇人救起。而梅良玉则金榜题名,得以为父申冤,又与陈杏元重逢。两人完婚之日,陈杏元庭中梅树花开二度,香满庭院。
以上故事虽然不一,无论还是怎样,最后这个故事的结局,都明显蕴含了苦尽甘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寄望。(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