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一年来,在中共武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政协的指导下,市政协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着力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2024年6月6日,在武汉渔政码头举行中华鲟放流活动。
●理论武装持续加强。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形成党组引领学、主席会议和常委会会议专题学、委员线上线下交流学、机关党支部集中学等多层次、全覆盖学习体系,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全年共举行45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组集中学习,8次专家讲座和辅导报告,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更大功夫,切实把中共中央战略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转化为政协履职主攻方向和发力重点。
●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取得新成绩。不断深化对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实践创新,全面夯实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议政建言质量提升明显,向全国政协全会提交的《完善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提案,受到中央、省、市媒体关注。专委会建设、新闻宣传、社情民意信息、模范机关建设工作得到全国政协充分肯定。
●政协成立75周年庆祝活动彰显特色。组织各界人士参加武汉市各界人士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开展“礼赞75载风雨同舟岁月”主题征文活动、“团结奋进新征程,英雄城市绘新篇”书画活动等,引导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和广大政协委员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组织政协智库开展武汉市政协75年口述史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政协理论。
一年来,常委会把握新时代新要求,积极发挥政协优势,展现政协作为,认真履行职能,统筹开展各项工作。
■ 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扛牢政治担当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落实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制度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协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全年召开党组会议26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具体要求。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重点工作主动报告、重要议题充分沟通、重要履职成果及时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政协全会和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对政协工作和重要履职成果作出批示,市政协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始终围绕中心任务抓党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和保密工作责任制。支持派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履行职责。
■ 服务中心大局,围绕武汉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
●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打造新时代制造强市”的主题,深入调查研究,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协商成果被《人民政协报》等媒体报道。围绕财政支持制造强市建设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持续跟踪助推协商成果落实落地。围绕推动量子科技产业发展,组织院士专家、政协智库专家,在汉各级政协委员,企业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系列调研,召开四次推进会,开展专项监督,协助办好武汉量子论坛2024,重点助推量子科技产业两个研究院、两个产业园、两个子基金建设发展。参与服务智能汽车链暨数字科技链企业合作洽谈,为完善地方性法规贡献智慧。
●助力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组织专家、委员围绕“加快武汉新城建设,打造世界光谷”,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并召开常委会进行专题协商,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举办2024年武汉都市圈政协主席协商会(武汉),积极为推动四化同步、加快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建言献策。参加汉江流域城市政协联系协作会,为汉江城市联动发展出谋划策。为加快完善城市核心功能,围绕城市更新改造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委员积极献计出力。落实市领导对口服务调度工作机制,就抓紧抓实全市金融工作开展调研建言。
●助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紧扣建强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任务,深度服务长江新区建设,推动组建长江新区建设工作专班,积极助推长江新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导入和重点工作落实。组织智库专家围绕将武汉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进行专题研究,形成的研究报告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就“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召开监督性主席会议,就“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开展界别协商,为推进高水平开放提出一系列建议。
●助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创新协商形式,首次召开专家协商会议,围绕“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开展协商建言。组织委员广泛调研氢能产业发展情况,召开界别协商会议,提出超前谋划生物制氢产业发展、建设“氢谷”等意见建议。探索政协民主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的方式,助推长江大保护重点工作成效巩固,工作做法得到全国政协、省纪委监委的肯定推介。统筹开展“河湖长制和林长制落实情况”专项民主监督。
■ 坚持履职为民,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助推民生实事科学决策。围绕“全面推进社会适老化建设,加快发展老年友好型城市”开展调研及一线协商活动,召开常委专题协商会议,提出建立健全适老化建设政策、法治和监督体系,部分意见建议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重视文化民生,协调相关部门与行业协会开展武汉十大名菜、十大名点、十大伴手礼评选及宣传推广活动,为做大做强“汉味”“汉产”不断发声、支招、助力。就加强我市历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与效用提升开展界别协商。
●助推民生项目有效实施。组织主席会议成员专题视察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深化定点帮扶工作,就培育壮大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界别协商。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作用,围绕深入推进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等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组织委员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就体育设施建设均衡布局和提档升级、加快建立养育友好型社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议题,与职能部门开展面对面对口协商,相关建议被相关部门转化为政策措施。
●助推民生难事有力破解。运用提案办理履职为民,办理养老事业、教育公平、养育政策、心理健康、医疗卫生等民生类提案253件。充分利用社情民意信息反映各界群众利益诉求,拓展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持续推进“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推进协商议事平台规范化建设和提质拓面,打造一批协商议事平台示范点,切实融入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 凝聚人心力量,努力画好最大同心圆
●深化合作共事。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作用,认真落实主席会议成员分工联系民主党派、工商联制度,拓展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合作共事的领域和空间,鼓励和保障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参加各类大会发言占发言总人数的70%以上;提交提案占提案总数的70%以上。
●加强团结联谊。扩大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络,了解思想状况、反映意见诉求。围绕“加强我市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展界别协商,宣传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方针,团结凝聚民族宗教界人士、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加强与港澳台侨同胞联系交往,支持港澳委员发挥双重作用,组织港澳委员开展国情教育考察活动,积极协助解决在汉港资、台资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讲好政协故事。坚持以文化人,建设市政协书画室,加大文史资料征编力度,编辑出版12期《武汉文史资料》、6期《学习与资政》,出版《品读武汉美食》,编写《品读武汉抗战遗址》,举办武汉文史讲坛。坚持报、网、端、微、屏协同发力,全方位多平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广泛传播委员声音,生动展示履职成果,2024年累计组织撰发新闻稿260余篇,制播《政协论坛》电视节目52期,编发长江日报《议政与建言》13期,“武汉政协”微信公众号推送1460余篇,浏览量突破60万人次。
■ 勇于探索创新,持续推进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制定出台《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具体措施》,切实解决委员“联系谁、怎么联系、联系什么”等问题,推动委员更广泛深入地联系、影响和服务界别群众。举办委员培训,提高委员履职能力。持续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创建“英雄城市·书香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品牌,以读书学习赋能履职实践。开展提案咨询活动,组织评选“年度好提案”。深化“一委一品”建设,着力提升专委会工作专业化特色化水平。
●加强政协机关建设。突出政治坚定、规范高效、担当作为、清正廉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政协模范机关建设,及时修订完善机关议事决策、办文办会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20余项制度,并加强制度执行,做到定岗定责问效、依规依制履职。优化内设机构职责,做到既责任分明、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大兴抓落实之风,抓好机关干部履职能力提升。
●深化政协系统联动。积极参加全国政协、省政协常委会、双周协商会、月度协商会等履职活动,提交协商材料30余篇,《创新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发言材料被全国政协列入13篇转政协信息之一。加强对区政协工作指导,召开市区政协主席座谈会、秘书长座谈会,持续推动解决“两个薄弱”问题。
市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扎实推进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中展现政协之为、贡献政协之力。
(一)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筑牢思想之魂。完善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机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机制,突出学用结合,严格落实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坚持重要工作及时报告、重大事项及时请示、重要履职成果及时上报。在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方向、找答案、找方法,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心大局的具体实践,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聚焦中心工作履职建言,助力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运用好统筹协商内容、协商方式、协商成果“三要素”和统筹履职时间、履职方式、履职力量“三维度”的理念和办法,提高协商建言的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围绕推进长江大保护、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等开展民主监督。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持续深化“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积极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
(三)牢牢把握履职中心环节,广泛汇聚团结奋进之力。坚持把凝聚共识融汇于政协全部履职实践之中,不断扩大团结面、拓展朋友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积极发挥政协作用。坚持以文聚人心、以史增共识,推动文史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做好政协宣传工作,以政协视角和政协语言,持续讲好武汉故事、政协故事。发挥好武汉都市圈政协主席协商会作用,助力提升武汉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对区政协工作的联系指导,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
(四)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释放专门协商机构之能。按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推进制度创新,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推进方法创新,聚焦重大改革任务,坚持集成化履职、数字化赋能、体系化推进,统筹使用各种履职方式、平台载体、工作力量,提高履职质效。推进实践创新,进一步发挥专门委员会基础性作用和界别重要作用,搭建完善适合各专委会工作特点的履职平台。加强政协智库建设,积极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课题开展研究咨询。
(五)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夯实履职尽责之基。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持续打造“英雄城市·书香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品牌,做好委员履职动态管理,切实发挥委员作用。建设模范机关,着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清廉机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开展经常性党风廉政教育,落实意识形态和保密工作责任制,支持市纪委监委派驻机关纪检监察组履行职责。
【制图:张莉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