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2024年12月30日第9版
12月27日,长江网·长江头条“行走的大思政课”2024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交流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
“长江网·长江头条平台不仅让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在社交媒体平台广泛推送,实现破圈传播,而且通过其交互功能,促进了高校之间、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思想碰撞,堪称一场全国324所高校大学生依托长江头条共同参与的行走的大思政课,是创造性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重要指示。”12月27日,长江网·长江头条“行走的大思政课”2024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交流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该校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金凌志发布了《长江网·长江头条“行走的大思政课”2024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通过解析全国324所高校的大学生自发在长江网“长江头条”平台上发布的社会实践成果,对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作为、长江头条的平台价值作出专业分析和研究。
从长江头条平台看到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丰硕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24日,共有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8个城市、324所高校的大学生,自发在长江网“长江头条”平台上发布社会实践内容(文字、图片、视频)2.12万条,#行走的大思政课·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话题阅读量达1717.2万次。《研究报告》对这些实践成果进行研究,从中选取30个代表性样本进行分析,实践总人数超过200人,实践领域主要包括儿童青少年服务、社会服务、乡村振兴、精神文化宣讲等,体现了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多样化的实践方向。
华中科技大学实践队现场分享交流。
从具体实践报告样本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实践队成果斐然。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财贸电商培训“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选出具备丰富电商直播实战经验的大学生组成讲师团队,采取“调研+理论+实操演练”模式,深入德庆县官圩镇、马圩镇等地开展电商直播培训,有效推动了校县合作助力乡村振兴,为农村电商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寻共富密码 助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下乡调研中发现当前农村发展的问题,结合自身专业提出解决方案,真正为乡村振兴贡献才智。实践报道和视频传播力度大,平均作品阅读量达11756次,总共获得43.5万次阅读。
长江大学“生声不息”社会实践团在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自然保护区开展以“保护麋鹿家园,留住长江微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该活动旨在响应长江大保护战略,探索长江生物多样性。实践队员接受了专业培训,深入了解麋鹿和江豚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以及保护现状,通过科普宣讲、社区互动等形式,提高了公众对长江珍稀物种保护的认识。
长江头条平台助力大学生实践报告的传播、互动与影响力放大
为什么全国大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长江头条作为实践报告发布平台?《研究报告》通过向发布者发送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给出了答案。
报告对比了长江头条、中国青年网、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学院官网、武汉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心公众号等实践报告发布平台,从思政教育创新、思政实践传播、思政资源整合三个方面对长江头条的平台价值进行了初步聚焦,并梳理了实践队成员对于平台发展的展望。
武汉大学实践队现场分享交流。
自主发布、多媒体展示是长江头条的特色优势。《研究报告》指出,长江头条平台让个人或机构拥有“我的主页”,能够随时随地自主发布文字、图片、视频。平台通过先进的技术支持,不断迭代升级,提供了一键入驻和“红绿灯”快捷发布按钮等便捷功能,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这些技术驱动的创新不仅使大学生能够轻松分享和交流社会实践内容,而且加强了平台思政教育资源的体系化运作。
长江头条具备的传播力与互动性也是吸引大学生的优势条件。平台凭借其自身融合传播优势与广泛的受众基础,能够一键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好友,可以点赞、评论、私信,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报道提供了多渠道的传播路径。无论是偏远山区的支教实践还是乡村产业的调研项目,都能在长江网上获得同等的展示机会,让更多群体了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所思、所学、所行,极大地拓展了实践活动的影响力范围,也体现了对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重视和实现路径的探索。
武汉大学青马工程实践队成员徐自牧同学说,通过在长江头条发布实践报道,不仅展现和传播了实践成果,也通过平台学习到其他优秀实践队伍的成果,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实践计划。
西北大学实践队线上分享交流。
善于挖掘社会实践典型案例与价值,也是长江头条的优势。《研究报告》显示,长江头条利用其采编资质和团队,对平台上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进行深度挖掘,通过新闻化再生产的方式,提炼出典型案例和深层价值,多角度、多形式地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与作为,激励更多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增强了社会实践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效益。
同时,长江头条还具备良好的校企资源。《研究报告》指出,长江网与众多高校、社会组织、企业等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为实践队提供项目对接、资金支持和专家指导,既加强了产教融合,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促进了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和社会实践活动质量的提高。
长江头条“行走的大思政课”平台凸显深刻社会价值
经过近三年的耕耘和积累,长江头条已不仅是一个实践报告发布平台,更成长为一个“行走的大思政课”云平台,凸显出深刻的社会价值。
《研究报告》认为,长江头条作为党媒长江网建设的互动化传播平台,吸引了全国各地大学生自发入驻分享社会实践内容,聚合了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多样化社会实践内容,形成了一个覆盖面广泛的社会实践数据库。网页在展示方式上,设有最新、精选、视频栏目、新闻报道等部分。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大学生在“长江头条”上发布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为2.1万余条,其中图片9.3万张、视频682个,总阅读量为1717.2万次,总讨论量达2.2万次,总转发量达6.7万条。
大学生代表研读《长江网·长江头条“行走的大思政课”2024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研究报告》。
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长江网在吸引全国大学生互动共享社会实践、构建特色“行走的大思政课”平台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以其创新的思政教育载体、广泛的传播力、深度的互动性、丰富的资源整合能力等功能,正引领着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方向。
“行走的大思政课”作为党媒长江网构建的互动化传播平台,不仅引领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还通过聚合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多样化社会实践内容,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数据库,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大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资源网络,拓宽自身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在实践的生态系统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综合素质提升的良性循环。
《研究报告》显示,长江头条平台的建立有效地吸引了青年群体从商业平台向主流媒体平台的转移,加强了党媒在思想舆论领域的引领作用,通过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长江头条平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了社会实践的案例,为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学资源,覆盖了文化传承、教育帮扶、乡村振兴等多个主题,这种将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局限,使思政课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天地,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创新了思政教育的模式。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接受思想洗礼,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这种模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研究报告》总结道:长江头条作为党媒长江网建设的互动化传播平台,吸引了全国各地大学生自发入驻分享社会实践内容,使得党媒更好地发挥思想舆论引领作用,也为构建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等为一体“行走的大思政课”平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实践案例。
七所高校代表队相聚华科大 现场交流社会实践收获感悟
12月27日,长江网·长江头条“行走的大思政课”2024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交流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本次活动以“强国复兴有我,实践淬炼青春”为主题,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汉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大学、重庆外语外事学院等高校的社会实践代表队现场交流分享。
武汉大学青马工程实践队前往五峰、丰顺、于都、信阳、黄冈5地开展16天调研,观察中国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作为,五峰县“民主早班车”、新集镇“民声夜话”、丰顺县“阳光村务”等生动的基层民主实践,让学子们看到了中国基层治理的活力。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青年”暑期实践队8名队员在四川内江市开展了为期28天的挂职锻炼和团队实践活动,开拓了职业视野,增加了基层工作经验,收获良多。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守望者”社会实践队聚焦留守儿童与乡村振兴,46名本硕博学生4年接力在黄石市阳新县枫林镇开展结对帮扶留守儿童,为乡村孩子守护星光,弘扬红色文化,探研产业升级。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实践队为江夏区乌龙泉街道茶业创新性设计并推广了“茶太白”IP形象,还为当地拍摄了宣传片《茶香遇故知》,总浏览量达14万次,为当地茶业树立品牌、走上电商之路起到了积极作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团队与武义县政府对接,深入调研无人机在乡村农业种植、医疗、公共管理、形象宣传、物流、消防安保等众多场景中的应用状况,努力探索低空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英语学院实践团在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两个主要经济作物发展范例社区开展实地调研,探讨双江镇将红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农业相结合、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西北大学实践队对陕西富平县柿子和山羊奶两大本地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总结提炼其运营机制和发展规律,以期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孵化上复制推广。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张耀:深化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融合机制探索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张耀。
“深化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相融合的机制探索,为构建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新范式贡献智慧和力量。”交流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张耀出席并致辞。
张耀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华中科技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实施“行走的思政课”,推动“青春力行百千万”计划,将社会实践与价值引领、专业教育相融通,与能力培养、社会服务相结合,开展有组织、成体系、讲成效的社会实践,强化揭榜式、探究式的实践导向。学校连续3年获全国“十佳实践大学”称号,出版青春力行系列丛书,在全国高校中形成示范引领。
“讲好实践育人故事,探索实践育人新范式,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张耀说,此次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与武汉市委网信办、长江网深度合作,基于长江网·长江头条汇聚的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开展成果价值指数研究,并将其中成果丰硕的代表作和代表团队进行分享推荐,举办本次“行走的大思政课”成果交流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意义。
“我们将持续深化第二课堂,上好‘行走的思政课’,真诚期待大家加强交流互促,深化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相融合的机制探索,为构建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新范式贡献智慧和力量,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张耀说。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金凌志:长江头条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典范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金凌志。
“长江网‘长江头条’平台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典范。”交流会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金凌志如此评价。
金凌志在接受长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网“长江头条”不仅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与新媒体的互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提供了全新的社会实践信息交流平台,为媒体融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对于长江头条积极构建特色“行走的大思政课”平台的主动作为,金凌志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搭建主流媒体互动化传播平台,吸引大学生自发入驻分享社会实践成果,推动了青年群体从商业平台向主流媒体转移,使主流媒体发挥思想舆论引领作用。此外,基于已有的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形成了一个覆盖面广泛的社会实践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以挖掘典型案例、总结宝贵经验、提供教学资源。
“这个数据库,也是资源库。未来,高校和媒体在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社会实践成果评价体系等方面还将持续开展深度合作。”金凌志说。
“长江头条上的分享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代表解读长江头条平台
交流会后,长江网记者还采访了现场参加交流会的六支实践队代表,大家纷纷表达了对长江头条平台的认可。
华中科技大学“星青年”暑期政务实习四川内江实践队许思妍说:“我们团队在长江头条平台上共发布了8篇宣传报道,总浏览量达7000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我们的活动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能看到我们的实践成果。其中,我们团队所发布的第一篇报道,浏览量就超过了3000次,这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武汉大学“青马工程”九期实践队队员徐自牧说:“在长江头条平台发布社会实践报告后,最直接的一个反响就是我们的浏览量超过了2万,更多的人通过长江头条平台了解到我们实践队的风采。”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英语学院“星火接力,‘潼’心筑梦”实践队队员王鑫说:“我是通过我们重外其他系的同学推荐知道长江头条平台的,经过深入了解,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能够广泛传播我们实践成果、与更多人分享我们经验和感悟的优质平台,所以决定在长江头条发布社会实践成果报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看万山红遍”团队陆泓睿说:“在实践前期调研过程中,长江头条平台的相关文章给我们团队提供了价值遵循、理论支撑以及开展思路。平台影响力广泛并且受众定位精准,立足区域但辐射广泛,这也是我们选择在此发布成果的原因之一。”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守望者”实践队陆嘉俊说:“我们的社会实践成果报告在长江头条平台发布后,收到了网友们的积极点赞和转发,也收到了部分兄弟高校实践队的私信,认可我们实践队的成果,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参与社会实践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更激励着我们继续投身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江汉大学“茶话江夏,碰杯李白”团队负责人喻博雯说:“在长江头条平台上发布社会实践报告,让我们团队走入更多人的视野,这不仅是对我们实践成果的一种肯定,更是对‘大学生助农’的呼吁,我们十分期待能够在长江头条平台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携手并肩,逐光而行。”
统筹:陈志远 余淮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李建华 李沁雪 余淮
摄影:彭年
值班编辑 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