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喝的是蓄水池的水,遇到大旱等特殊天气,水量不足,水质也无法保障。现在好了,自来水通到家里,方便又卫生。”12月28日,张湾区柏林镇陈坡村村民王检英准备烧水泡茶,看着水龙头中流出清澈的自来水,她高兴地说。
自今年开展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以来,我市把提升农村饮水水质、回应群众关切作为改善民生的切入点,聚焦“部分乡村水质较差、水量不足、供水保障率不高”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让“幸福水”流进千家万户。
倾听民声惠民生
“村里新修了这么大的蓄水池,以后天干的时候,周边这几个组的村民吃水也不愁了。”看着新建的蓄水池,丹江口市官山镇孤山村党支部书记程华丽笑着说。
此前,官山镇纪委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孤山村、杉树湾村等村庄部分村组供水不足。“今年夏天干旱,吃水遇到了困难。”村民们向该镇纪委工作人员反映。
民声连着民心。官山镇高度重视,经镇党委研究,决定重新寻找水源、整修管道、修建蓄水池,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用水。
目前,官山镇已新建蓄水池2座,维修蓄水池4座,蓄水总容量达154立方米,铺设管道3870米,有效解决了104户、365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已建成蓄水池2座,17000米管网基本铺设完毕……眼下,茅箭区茅塔乡莫家沟村饮水改造工程进入冲刺阶段。
今年以来,茅箭区水利和湖泊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摸排农村饮水安全短板及问题,针对莫家沟村饮水安全隐患,积极争取资金,对该村饮水工程进行综合改造。“目前,工程进度已完成90%,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茅箭区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将解决莫家沟村和台子村836人安全饮水问题。
“我们正在调试生产设备,预计下月10日水厂试运行,将有效解决群众吃水用水问题。”房县三海水厂改扩建工程现场负责人介绍。为切实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今年我市实施竹溪县供水调度中心、房县三海水厂、郧西安家水厂等6个供水项目建设,惠及15万人。
实事办实暖民心
近日,张湾区方滩乡转头沟村联合专业水质检测机构,对村内饮用水源开展水质安全检查。
水质检测项目包括pH值、浑浊度、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等。“开展水质安全检测后,我们吃水更放心了。”转头沟村村民李勇说。
民生无小事,事事暖民心。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举措,让群众吃上“放心水”,将群众“问题清单”转变为“满意清单”。
“我们分成10个专项行动工作排查小组,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检查水源等方式,对全区340个村的500余个农村供水工程展开全面拉网式排查,逐一分析问题症结,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及时限。”郧阳区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全市水利部门持续开展“进村入户看饮水”专项行动,坚持深入一线,带着感情查找问题。
问题在哪里,发力点就在哪里。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郧阳区对19个乡镇的35座小水厂进行改造,着力解决农村群众反映的水管出水慢、水压不稳定等问题。郧西县实施安家(井沟)水厂巩固提升工程和106处农村供水工程新建项目、41处水质提升项目、145处维修养护项目建设,受益群众达17.64万人。房县升级改造青峰镇、军店镇、土城镇、大木厂镇等15个乡镇30个行政村的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养护65处老旧饮水工程,惠及11万人。
靶向监督解民忧
今年9月,竹溪县鄂坪乡张湾村140户460名群众告别了吃水难,他们给职能部门送去写有“为民解忧办实事安全饮水送到家”的锦旗。
张湾村原有的蓄水池,因地基下沉、年久失修出现裂痕,不能蓄水。该县纪委监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县水利和湖泊局现场勘察,新建了一个75立方米的蓄水池,并对全村的主、支输水管路进行全面检修和更换,彻底解决该村村民的“吃水难”问题。
一滴饮用水,窥见大民生。
自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十堰各级纪委监委将农村供水保障纳入监督台账,紧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群众用水需求、饮水安全责任落实、供水水质检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运行维修养护等方面,开展靶向监督,拧紧农村饮水工作“安全阀”。
竹溪县立足监督职能,压紧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推动化解“吃水难”问题;郧阳区将监督“探头”延伸到乡镇一线,对存在问题逐条分析、制订整改计划,进行动态销号管理,确保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郧西县持续用好下沉遍访工作机制,做到监督在一线展开、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
随着集中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农村供水水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水质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7%,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70.7%,提前完成了《湖北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中确定的目标。
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以强有力的监督全力保障农村群众饮水不愁、用水无忧,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曾雨 通讯员 李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