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汉桓侯祠(张飞庙)

山门介绍

汉桓侯祠,又名张飞庙,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古城西街,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始建于三国时期,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重建遗存,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作为祠庙的入口,山门不仅是建筑群的起点,也是其风格与精神的象征。


山门建筑样式与设计风格


山门整体坐北向南,采用砖木结构,悬山顶设计,展现出明清时期古建筑的典型特征。山门正面宽阔,两侧设有八字墙,灰雕图案精美,彰显出古朴典雅的气息。门前广场开阔,两只石狮子守门,威严庄重,增添了整个祠庙的肃穆感。


牌匾与楹联


山门上方悬挂着三块牌匾,分别书有“汉桓侯祠”、“大义千古”、“灵武冠世”。


“汉桓侯祠”:由书法家赵朴初题写,字体遒劲有力,点明了祠庙的名称和纪念对象。

“大义千古”:由知名书法家何世珍书写,表达了张飞忠勇大义的精神永垂不朽。

“灵武冠世”:由著名书法大家米芾书写,赞誉张飞勇猛无敌,武艺超群。

山门两侧的对联同样富含深意,上联“三分国叱咤风云心忠蜀汉”,下联“二千年峥嵘灵魄气壮山河”,由荀运昌撰并书,对联不仅概括了张飞的历史地位,还表达了对张飞忠勇精神的赞美。


石碑内容及其书写者


山门两侧的石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桓侯庙记”碑,此碑由宋元佑中书舍人曾巩撰写,记录了张飞庙的历史渊源和修建过程。碑文蚀残,但仍可窥见当时张飞在民间的尊崇地位。


此外,山门附近还立有“汉张桓侯祠”碑,上款为“清嘉庆二十年,四川总督常明奏请刋入祀典”,下款为“李文密补书,卢兴州、邓国培镌石”。此碑不仅见证了张飞庙的官方认可,也反映了清代对张飞祭祀活动的重视。


山门整体布局与氛围


山门作为汉桓侯祠的起点,其整体布局合理,设计巧妙。通过牌匾、楹联和石碑的点缀,不仅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还巧妙地传达了张飞忠勇、大义的精神内核。步入山门,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综上所述,汉桓侯祠的山门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文化的丰碑。它以其独特的建筑样式、精美的牌匾楹联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阆中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瞻仰和凭吊。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