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我国低空经济正加速起飞。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多个城市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本助力。
在技术层面,《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我国低空经济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14年的852件快速增加到2023年的14134件。
低空经济为何在今年开始集中爆发?如何认识其重要性和产业带动能力?从全球看,我国低空经济竞争力如何?近日,《云端会客厅》邀请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普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倩做客,围绕低空经济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12月2日,运送血液的无人机飞行在武汉市上空。 长江日报记者 史伟 摄
低空经济迎来爆发增长,两年后将成为万亿产业
《云端会客厅》: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为什么我国低空已开发多年,在今年集中爆发了?这一年来,有哪些新趋势和新现象值得重点关注?
胡倩:低空经济在2024年呈现集中爆发态势,主要得益于政策和市场的共振。
首先是利好政策推动,自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正式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被国家明确列为新增长引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已迈入国家战略层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其次,低空经济市场需求增长。此前,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涵盖多个领域和行业,从常见的城市巡检、警用安防、应急救援等场景应用再到物流配送、空中交通、空中旅游等新兴市场。2024年以来,投资界开始重点关注空中交通建设,例如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60亿元,同比增长33.8%。乐观预计,到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10645亿元。要实现这么大规模的增长,除了传统的无人机巡检等业务外,还应拓展新的增长空间。比如最近很火的无人机飞手培训,尽管目前这只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服务板块的内容,但它会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目前的路面交通主要是0米以上,0到120米范围主要提供常规空中数据巡检。而从120米到300米的高空,其实还有很多空白领域等待探索。未来低空经济将会逐步打造120米到600米、600米到3000米的立体交通,这将是一个根据技术和市场发展保持探索性增长的过程。未来,城市一定会从平面走向立体,低空经济有望和“路面经济”齐平。
《云端会客厅》: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列表中,为什么低空经济是用“经济”命名,其他大部分都是用“产业”描述?
朱克力:国家命名“低空经济”而非“低空产业”,不仅反映经济学逻辑,且有深刻的战略意味,可以看出国家对低空经济寄予了更大的期待。
经济本身包含着产业,或者说经济是若干个产业的集合。从狭义上讲,产业是工业部门关注的生产和供应环节的主要内容,比如涉及低空的基础设施、新基建以及生产制造环节,这些都是低空产业。
而低空经济涉及内容更多,是一种跨越一二三产业,兼具综合性、融合性的复合型新经济形态。
首先,从低空经济和通用航空的关系来看,过去通用航空只是作为民用航空运输体系的补充,现在更明确使用低空经济这个概念,无疑将赋予各级政府在其中拥有更多主导和更大权限,发挥在空域管理、产业开发以及一系列就业民生上的综合职能。
其次,低空经济作为一个大的经济形态,不仅包括了各类低空产业以及围绕低空领域所产生的各类经济活动、商业模式,涉及未来空间、未来制造、未来交通、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信息等有关未来产业,以及研发生产制造维护、运营服务保障等一系列产业环节,还包括相关的政策环境、社会影响等,构建起一片产业生态雨林,足够撑起一条万亿新赛道。低空产业则无法全面反映低空领域涉及的多样化经济要素。
同时,从经济的运行机制上来讲,低空经济强调整个低空领域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涉及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无人机应用、航空旅游等多个细分领域的相互作用和交叉融合,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有机的经济生态系统。而低空产业仅聚焦于某一特定产业环节,不能完全概括低空经济各链条之间的整体协同效应。
从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而言,“低空经济”四字更凸显未来的广阔前景和无限可能性。随着各项技术不断进步、相互交融,市场需求也不断迭代变化,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情绪价值也会从低空经济服务中得到更大满足,推动各种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结合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孕育出更多的创新发展机遇。
无人机将武网现场信息实时回传至后方指挥中心。
低空经济将产生划时代影响,是我国“换道超车”关键领域
《云端会客厅》:我国在全球率先发展低空经济,具备哪些独特优势?
朱克力:500年前,我们有着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却没能转换成地理大发现引领全球大航海时代;500年后的今天,我们拥有世界最大的无人机市场,正挺进低空经济大赛场,能否引领全球新一轮大航海时代?
这一次,我们再也不能错过了。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拥有更多“换道超车”的新机遇,低空经济就是其中一个关键领域,是时候引领全球新一轮大航海时代了。
中国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也表现得比较突出。首先,从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来说,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在国内经济有序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上升的基本前提下,各类低空应用服务需求将与日俱增,对低空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强烈需求,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市场底座。
其次,中国有强大的政策支持,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全国两会,再到二十届三中全会,低空经济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新增长引擎的定位,说明党和国家层面也在逐步深化对低空经济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各地也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从空域管理改革到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在不断酝酿和推进当中,这些都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在航空技术、无人机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一些世界领先的成果,随着科研投入的不断加码,以及人才队伍、科技平台的完善,我国在该领域有深厚的技术基础去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更重要的是,中国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这是更大的优势。无论在制造业还是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从零部件供应到整机制造,从系统集成再到售后服务,都有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
最后,我国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多元化落地机会。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多元、气候多样,为低空经济在不同领域、不同场景的应用提供丰富试验场,无论是城市交通、农业农村还是极端环境,都能探索出适应不同场景需求的发展模式。
相信在“十五五”期间,低空经济能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让中国在全球保持相对领先地位。
《云端会客厅》:我国低空经济会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支柱性产业吗?
胡倩:低空经济可以创造一段新历史。在无人机行业,中国的产能、供应链领先世界。在这条赛道里,从产业链、人力方面,中国都保持领先,会成为未来产业的新高地。在全球市场,中国的无人机是最具性价比的产品,中国企业沉淀了近10年,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积累了很多超前的技术和应用。
朱克力:这是必然的。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可见可用可触摸”的典型代表,有着超长产业链和超强牵引带动能力,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发展潜力来讲,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也非常丰富,未来,天空会越来越繁忙。我们正在打开一扇窗,即将看到一座壮丽的桥梁,连接二维交通与三维航网、融合物理空间与数字世界、打通工业时代与数智未来。你不仅将有幸亲见这份宏伟,更能满怀惬意坐上这座穿透时空之桥,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触摸到未来无限可能。
可以说,低空经济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历史性跨越,必然成为更具划时代影响的新经济形态。
“哮天犬”与无人机进行协同训练。
解决交通拥堵、运输效率低等痛点
eVTOL或将改变未来城市交通格局
《云端会客厅》:据悉,中央空管委即将在六个城市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试点。如何解读这一信息?
朱克力:eVTOL为什么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代表的是一种前沿的交通技术模式,结合了直升机的垂直起降能力和固定翼飞机的水平飞行效率,融合了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多项先进技术优势,对于改变未来城市交通格局有着很大想象空间和技术推动力。基于eVTOL高效、灵活且环保等特点,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短途运输效率低下等痛点问题,拥有巨大市场潜力。
二是从产业带动的角度看,eVTOL将拉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包括先进材料、电池技术、智能制造、航空电子等领域,都将受益于eVTOL的市场化推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6个城市开展eVTOL试点,是国家在低空领域探索创新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举措。这6个城市涵盖东西部,位于长三角、大湾区和成渝地区,比较有代表性,而且在经济、科技、城市规划等方面也较为突出。通过授予这6个城市600米以下空域管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空域管理束缚,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空域管理职责和权利,为低空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激发地方积极性和市场创造力,也为eVTOL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一个更加实践化的载体平台。
下一步,这些试点城市可对eVTOL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商业运营模式进行更为充分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优化,为未来大规模应用和场景开发奠定基础。
2024年9月12日,长江文化艺术节进行彩排。无人机组成的巨龙在空中飞舞。 长江日报记者 史伟 摄
基建基础好算力优势强
低空经济让武汉城市治理更立体
《云端会客厅》:目前有哪些城市探索出了低空经济的特色路径?
胡倩: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殊优势环境,不仅要有基础,还要有好的政策环境。以武汉为例,它的水域面积比陆地面积更大,机场、火车站资源丰富,有很好的大基建基础和强大的信息产业和算力水平。不同于深圳、安徽、南京,武汉主要走低空治理路径,把空中数据变成未来交通网格化的基础治理手段。
深圳则是全面发展的典范城市,不仅有无人机企业,还有eVTOL企业,以及丰富的零部件供应链,是国内低空经济的佼佼者。
安徽芜湖正在建设通用航空融合区,在无人机方面既有整机生产也有全产业链布局,还有分布式通航的产业应用,致力于打造未来长续航的空中飞机。
广州主要投入飞行汽车领域。以亿航无人机为代表,这是一家美股上市公司,也是我国第一个拿到适航认证的厂家,提供的服务包括无人机编队表演、大型空中观光eVTOL等。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自贡市,在低空行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拿到了我国首批试验区牌匾,最近也签下了100亿元左右的产业园投资,在专用无人机上加速发力。
总体而言,各地布局低空经济应该找准各自优势定位,找到有特色的发展路径。
《云端会客厅》:推动低空经济稳健有序发展,需要突破哪些难点?
朱克力:首要的是政策法规的完善。要真正“放飞”低空经济,就要建立适应新的发展需求的新型治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要明确空域的划分,建立飞行管理、市场准入方面的规则,为低空经济未来发展提供更加清晰的指导和保障。
其次,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无论是飞行器的安全性可靠性技术,还是新能源动力技术、通信导航技术、人工智能等,都离不开若干种技术门类的交叉应用与融合创新,要有大量的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供给,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为实现“换道超车”提供持续保障。
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也很重要。发展低空经济,尽管不需要像传统通航一样建很多通用机场,但是枢纽起降场、垂直起降点、飞行器充换电站、维修保障设施等,目前还很不充足,都会限制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发展。这些需要政府牵头,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
此外,人才短缺是制约。低空经济涉及多方面新型专业人才,例如,我国无人机操控员也就是“飞手”目前就存在100万人才缺口。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做好长远的人才储备。
这些因素都是未来需要突破的难点,许多问题也只有在应用中才能逐步解决,需要各界勇敢面对和不断开拓,共同推动低空经济以及更多未来产业发展,不断开辟新疆域和新蓝海。
(长江日报记者吴曈 常少华)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