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开区造出了“钻地”机器人
区融媒体中心 2024-12-20 16:29

眼下,无人机上天、机器狗涉水已不是新鲜事,连人形机器人也开始“走进”工厂车间、物流仓库……在AI人工智能新赛道上,来自武汉经开区的武汉市政环卫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市政环卫)另辟蹊径,成功研发多款“钻地”机器人,创新机器人应用新场景。

12月18日,武汉市政环卫发布行业首个排水管网一站式解决方案,智能管道检测机器人、智能清淤机器人、智能管道修复机器人、智能抢险排涝机器人一字排开、集中亮相,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装备齐全,科技感满满。

“目前,城市排水管网检测、清淤疏通、抢险排涝和管道修复等作业,基本靠人,效率低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武汉市政环卫总经理李强介绍,该公司具有多年的市政机械车辆研发制造经验,生产的清淤排涝设备应用于多个城市的市政领域。“针对传统的市政作业痛点,我们自主研发了可以钻进地下管网的智能机器人,推动市政环卫作业由有人向‘无人’转变。”

演示现场,智能管道检测机器人、清淤机器人、管道修复机器人、抢险排涝机器人轮番上阵,一展身手。

▲智能管道检测机器人

智能管道检测机器人采用四轮驱动,配备智能手持平板控制终端、2K高清摄像头和辅助强力照明光源,可实时回传管道受损状况、淤积情况等高清图像,还能通过AI赋能制作管道检测报告。

▲清淤机器人

管道检测机器人退出管道,清淤机器人上场,接力疏通、清淤。“这台智能管道清淤机器人体积小、功率大,可以进入直径最小为800毫米的地下管道,越障能力极强。”李强介绍,地下管道淤积严重时,传统疏通方法效果差、效率低,并且地下管道空间密闭,淤积的污物产生易燃、有毒有害气体,人工下井作业危险性极高。

李强说,该公司研发的这款清淤机器人,解决了污水中作业的感知、导航、行走精确控制以及元器件防腐防水等技术难题,可有效满足在密闭空间、有毒有害和防爆场景下的清淤和清洗作业需求,极大地提高市政管网作业的安全性和作业效率。

▲智能管道检测机器人

管道如有破损,就可以派管道修复机器人出马。这款机器人身手不凡,把高分子材料“拖”进管道后,机器人发出特殊波长的紫外光,使光敏材料固化管道内壁如同穿上“新衣”,恢复如新。

▲抢险排涝机器人

遭遇强降雨,地下车库排水不畅导致渍水怎么办?只见抢险排涝机器人跨楼梯、下台阶、潜入水池后,渍水从连接到机器人的排水管中喷涌而出。“这个机器人专攻地下车库、涵洞、地铁隧道等地下管隧排涝抢险。”李强说,一个机器人每小时可以排水600-2000立方米,“顶过去好几个班组”。

▲工作中的管道修复机器人

近年来,国内不少厂家在管道机器人领域发力,但大多聚焦于某一个方面。

武汉市政环卫董事长尚培珍说,该公司瞄准市政作业的痛点、难点,整合研发资源,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产品向智能化、电动化升级,在检测、修复、清淤和应急排涝抢险等方面同时发力,自主研发上述多款智能管道机器人,在国内首个推出市政管网维护及排涝“一站式解决方案”,技术上行业领先。据尚培珍介绍,使用这些智能机器人进行市政作业,用“微创手术”检测、维修地下管道,不用给马路“开膛破肚”,效率高且不影响市民出行。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