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12月,彩叶都掉了,但去河边赏芦苇观水鸟却别有一番风味。尤其是日落时分,夕阳的余晖笼罩大地,特出片儿!”北京市民严艺没想到,自己在温榆河公园随手拍下的几张照片,在朋友圈收获了几十个“赞”。
温榆河公园,位于朝阳、顺义、昌平三区交界地,温榆河、清河两河交汇处,是北京城区最大的“绿肺”,兼具休闲公园、动植物保育、蓄滞洪区等多重功能,自开放之日起就成为市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好去处。二期工程预计明年将全部建成并向社会开放,届时还将形成1200万立方米的蓄滞洪区空间,提高流域防洪能力和城市韧性。
“南水”进京十年,缓解了首都水资源紧缺问题,让北京渐渐攒下“水家底”。随着跨流域、多水源联合调度生态补水和连续四个污水三年治理行动的实施,北京的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亲水需求,北京市水务部门不断加大河湖开放共享力度,建设城市河道滨水慢行系统和景观提升工程,全市河湖通航里程达84公里。
位于石景山区的西郊雨洪调蓄工程,是北京市第一个面向市民开放的水利工程。之前,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砂石坑,后来又成了堆放建筑垃圾的地方。2017年,北京市水务局将这里改造成为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可汇聚北京西部的八大处沟等流域约27平方公里范围的雨洪水。新种植了100余种、4.5万余株各类乔灌木,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2019年9月,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免费向市民开放,成为周边10多个社区、20多万人的休闲场所。“难得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看的大花园,我每天都来转两圈。”住在附近的居民张月华说。
“我们已经接待市民500余万人次,日最高入园超过1.2万人次。”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处水环境管理科科员李楠告诉记者,园区内植物种类超过150种,监测到鸟类146种。
随着河湖面貌全面改善,北京多条游船航线相继开通,为市民提供了全新的水上休闲体验。
“上中学的时候,每天上学都从河边过,那时候河里没有水,现在居然能开船了,说什么我也得体验体验。”土生土长的90后顺义姑娘刘悦说。
潮白河顺义段游船通航航线环绕俸伯桥、河南村桥,长约6公里,于今年8月底正式向市民开放。游客乘坐画舫穿梭于碧波之上,可尽赏潮白河沿岸滨水森林公园的旖旎风光和顺义区的城市风貌。
素有“皇家御河”之称的“南长河——昆玉河”游船航线历史悠久,乘船体验京城胜景“长河观柳”,游客称赞“名不虚传”;
亮马河游船航线最具“国际范”,途经燕莎、蓝色港湾、红领巾公园等多处商圈、公园,已成为北京旅游消费新亮点;
大运河游船航线,两岸既有摩登现代的商务楼宇,也有燃灯塔、大光楼等文物古建筑,被不少网友评为最具“穿越感”的游船之旅;
还有什刹海的摇橹船,各大公园里的手划船、鸭子船……越来越多的游船项目,让更多市民能够泛舟京城,赏古都新韵。
除此之外,北京市水务部门还打造了9条“最美滨水骑行线路”,分布在城市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串联起城市的五大水系。如今,北京拥有滨水慢行系统的河道总长突破300公里,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550公里。
阳春三月,漫步海棠花溪赏醉人春景;炎炎夏日,到亮马河、八一湖上体验桨板运动之趣;金秋十月,骑行在永定河蓄滞洪水库中堤之上,赏两旁斑斓彩叶;隆冬时节,天然河湖冰场上欢声笑语不断……如今在北京,一年四季,河湖岸边都有好风景。(北京日报记者 王天淇 十堰日报记者 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