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外卖小程序是假的,网恋对象也是假的

“小哥哥,可以给我点一杯奶茶吗?”当素未谋面的网恋对象将一个陌生外卖小程序代付链接发来时,你会怎么做?若支付下单了,那你很可能就落入了骗局。

11月29日,记者从武汉市江汉区检察院获悉,该院办理的一起案件揭露了一个自制外卖小程序引诱他人下单的新型网络诈骗方式。

2023年7月,接到公安机关告知自己被诈骗的电话后,曹先生如遭晴天霹雳,没想到交往的网恋对象竟然是一个男性,而且还是一名诈骗犯罪嫌疑人。

两个月前,曹先生在某交友软件上刷到一名心仪对象,私聊后互加了微信。翻看对方朋友圈发布的青春靓丽照片,他不禁怦然心动。抱着发展恋爱关系的目的,曹先生开始频繁与其聊天联络感情。

其间,对方多次以想喝奶茶、买水果、吃外卖等理由,将一个叫做“勤勤外送”的微信小程序代付订单链接发给他。为了获得对方芳心,曹先生在这个从未听说过的外卖小程序上下单了20余次,先后共支付了3000余元。岂料所有代买外卖的钱直接转入了诈骗团伙的口袋。

经调查,这是由吴某、毛某、刘某、胡某、阙某五人组成的诈骗团伙精心谋划的骗局,该小程序实则并不具备外卖功能,是专为引诱被害人下单而设计出的敛财空壳,而遭遇相同骗局的也不止曹先生一人。

2023年3月至6月,刘某与吴某、毛某共谋并出资4000余元用于开发外卖微信小程序,并着手实施诈骗。刘某制定诈骗模式、操作方法,毛某找人设计开发小程序,吴某提供工商营业执照、银行账户,并管理、分配骗取的钱款。

一个名为“勤勤外送”的微信小程序开发完成后,三人以此为平台,通过在交友软件上虚构美女形象,引流加微信发展好友。在与被害人聊天的过程中,他们用话术诱骗被害人代付“勤勤外送”小程序内的虚假订单或直接发红包、转账。

其间,刘某等三人发展胡某、阙某为新成员共同行骗,后期因意见不合,胡某、阙某二人不再与刘某等三人一同行骗,而是各自单独利用微信交友骗取钱财。

图为曹先生受骗代付订单截图。通讯员戴安琪供图

2023年6月,公安机关先后将刘某、毛某、阙某、胡某抓获归案,吴某于次日主动投案。经审讯,五人对其诈骗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2023年7月,该案移送至江汉区检察院审查起诉。经查,刘某、吴某、毛某涉案金额为1.7万余元,胡某涉案金额为7000余元,均已达到诈骗罪追诉标准,而阙某涉案金额较小,未达到诈骗罪的追诉标准。

江汉区检察院认为,吴某、毛某、刘某、胡某四人实施了《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行为,但具有初犯、退出全部违法所得、取得被害人谅解、认罪认罚等情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该院依法对四人作出不起诉决定。

“我们已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今后一定吸取教训,不再触犯法律红线,做遵纪守法的公民。”在不起诉公开听证会上,四人追悔莫及。

“不起诉并非一放了之,吴某等四人仍需为其违法行为买单。”为了确保“罚当其错”,承办检察官在办结刑事案件后,将案件相关材料、不起诉决定书等移送至该院行政检察部门进行审查。

行政检察官审查后认为,吴某等四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虽依法可以不予追究其刑事责任,但应当对其给予行政处罚,遂向公安机关制发检察意见书,建议依法追究吴某等四人的行政责任。近日,公安机关对吴某、毛某等四人作出行政拘留十五日的行政处罚。

对于刑事司法程序中不追究刑事责任或免于刑事责任处罚但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检察机关移交具有相应管辖权的行政机关进行处理,这一工作程序被称为“行刑反向衔接”。据悉,今年以来,江汉区检察院共制发检察意见49件,建议行政机构对53人进行行政处罚,不断探索完善行刑反向衔接工作,织密轻罪治理责任网。

检察官在此提醒广大群众,近年来,网恋诈骗花样百出、层出不穷。网恋前一定要核实对方真实信息,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勿点击扫描不明链接和二维码,切忌在陌生小程序中输入个人信息、转账支付。若遇诈骗,请留存证据,立即报警。

(长江日报记者耿珊珊 通讯员戴安琪 黄可)

【编辑:陈明】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