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道虹:建设以“用”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
长江网 2024-11-28 21:44

1.jpg

长江网记者 陈浩然 通讯员 熊炳桥

“新型研发机构是一股快速崛起的新兴科技力量,它是突破西方技术封锁与壁垒的‘尖刀班’,是培养引进人才的‘强磁场’,更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主阵地’,对我们抢占全球科技竞争高地至关重要。”11月28日,在“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科技创新专场上,湖北江城实验室主任杨道虹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江城实验室建设以“用”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实践。

3.jpg

湖北江城实验室主任杨道虹现场做报告 记者彭年 摄

江城实验室于2021年2月18日揭牌成立,经过3年的发展,已经具有超过700人的规模,承担了30多项科技攻关项目。

为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堵点、卡点,实验室率先成立了中部地区首条12英寸硅基芯片中试平台,通过为客户定制成套芯片设计与服务方案,帮助客户快速完成芯片流片。

实验室坚持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相结合,面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超算等高性能芯片需求,积极开展先进封装工艺研发创新,建立国家级的先进封装科研平台,全力冲刺先进封装领域的“国家队”。实验室还与国内头部产业生态企业、机构联合成立10家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开展先进封装关键设备全国产化研发。

“江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及建设成效的取得,归根结底来自于体制机制创新。”杨道虹表示,作为武汉新型研发机构的典型代表,实验室在发展战略、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不仅制定了短期、中期、长期三阶段发展战略,立下打造世界领先的先进封装平台、做先进封装领域IMEC的目标,还构建了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全流程的组织体系。

杨道虹介绍,实验室通过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迅速完成了从政府“输血”到产业“造血”的转变。

实验室将科学家分为战略、学术、管理、产业四类,建立了科学家精准分类管理机制。同时,实验室“三不一求”(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不求所聘,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机制,聚集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科学家、科研人才、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此外,实验室还设立不同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进而产出更多以“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

杨道虹表示,江城实验室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建设以“用”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助力武汉将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推动武汉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

(值班总编辑 陈志远 值班主任 徐嘉潞 值班编辑 张子菲)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