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志章(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六次亲临湖北武汉,五次深入考察,四次走进武汉光谷,每次都就科技创新提出重要要求,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高度重视。
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紧迫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不我待,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性”“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今年以来,在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国两会看望政协科技界委员时谈到科技成果转化要“快马加鞭”,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书记反复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必须有快马加鞭、不进则退的紧迫感。
■ 加快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的迫切需要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离不开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事实证明,没有科技自立自强,就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只有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才能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就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破方向,布局新领域、开辟新赛道,依靠原创性、前沿性、颠覆性新技术创造新产业,进而占据全球产业链和生产力格局的高端位置。
第一,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其中“技术革命性突破”是关键,要求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第二,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科技自立自强要以原始创新为基础,包括基础研究领域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新。同样,新质生产力也是以创新为主导的,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
第三,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相融合是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辅相成,一方面科技创新要以产业创新为导向,以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从而满足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产业创新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只有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相融合,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才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够融合而且必须融合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够融合而且必须融合。纵观人类历史,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始终相伴而生、融合发展。科技革命发明新技术、新设备,发现新能源、新材料,从而引发产业革命。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保持生产效率、产品种类和质量等优势,就得不断增加或更新生产资料、不断改进技术和设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为科技创新提出源源不断的课题,继而带来新的科技革命。相反,如果科技落后也必然导致产业落后。
自16世纪以来,大国兴衰与科技革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科学中心经历了从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转移,中国错过了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最终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直至近代遭遇西方列强的欺侮。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部分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与科技事业发展趋势一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赶上了世界步伐,于2010年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加剧迫切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相融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来解决各种制约因素。同时,世界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这也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来掌握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瞄准世界产业优势制高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作用,紧紧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布局补短板和锻长板并重的创新链,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链创新链的整体效能,从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与提高国际竞争优势提供强大支撑”。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相融合的科学方法和明确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不但反复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紧迫性,还指出了路径。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一名政协委员谈道:“我国企业专利转化还有较大空间。创新链与产业链‘相望难相见’,是阻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卡点。”总书记指出:“特别是企业自身直接研发形成成果转化,院校和企业形成共同体,这样的趋势、方向是对的,要快马加鞭,把激励、促进政策进一步抓好。”
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路径,“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湖北,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协同发力,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断建功立业”。要求湖北“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围绕重点产业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更多叫得响的品牌”。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最大程度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面对风起云涌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发展的机遇稍纵即逝,中国正处于进一步打造生产力优势的重要关头,“迫切”指的既是一个难得的窗口期和稍纵即逝的机遇,也应该是一种只争朝夕的主动作为精神。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