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和爸爸在家,把炕收拾一下,重新搭建。
把原来的炕拆了,把炕洞子里的烟釉子和烟灰、草木灰等清理干净,然后再恢复原样,用泥巴抹好,烧柴火烧干,再把炕席铺上,这个过程,人们管这叫扒炕。
早时候的炕的主要材料是用土坯搭建的,后来改用砖,今年爸爸决定用水泥板。
东北民居的火炕是非常科学的,不但能解决室内一部分取暖,还能在烧柴煮饭的过程中,炕就热乎了,而且温度温暖持久,更适合人体需要,有利益身体健康。特别是老年人,体能体温因为血液循环缓慢而降低,更愿意睡火炕。我爸妈年纪大了,更离不开火炕了。
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个炕,他们在一起已经睡了六十个年头,陪伴他们人生岁月。
今年扒炕,爸爸多指导,我做主力,爸爸做工程师,我做学徒工。这是我第一次完整系统的学习掌握搭炕,扒炕这样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工程技术 。
它涉及土木工程,环境构造,空气动力,热量循环,空间设计,是人们生产实践中的劳动智慧的结晶。
第一步,卷炕席。扒炕席收起来,早时候的炕席是爸爸用高粱秸秆的外皮编织的。后来用竹席,如今人们都用人造革炕席。
第二步,起炕皮。炕皮一般是用土泥抹的,一般要抹两到三遍,三层,厚度达到两到三公分,根据个人的需要和炕的易热程度而定,全靠主人家的经验。这层泥,薄了,炕容易上茬(民间土语,就是太热的意思),抹太厚了,康不容易烧热,不但废柴,还不好烧。合适不合适,全凭经验。
第三步,起炕砖。清理烟灰。这两个步骤几乎同时进行,一边赶着起砖,一边赶着用泥板砍削清理,用铲子把炕灰装入袋子里,留下来,做种地种菜的肥料,既杀虫,有有肥力,还不污染土地,是极其优良的上好肥料。
第四步,重新布局,准备满堂红炕。爸爸经过几次测量,需要用90X50cm构造面积的水泥板,共计12块。所搭的炕,有原来的六行六洞改成两行,两洞。爸爸这么大年纪,还能非常准确的计算炕的面积,并且计算出适应的水泥板数,而且在三种当中选择出了非常适合的规格,这是后期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主要因素。
第五步,精心施工,密切协作。爸爸教我这些工作流程,我每一步都跟着学习。前期他开头,打样,我后期跟进,主力。虽然爸爸年纪大了,我也不太擅长泥土活,但我俩配合默契,经过一天的努力,炕,去散步顺利拆解完毕。
(毛兴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