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县市全部参与拍摄 《我要找到你》恩施版全网发布 “寻找之旅”让信念更坚定
长江网 2024-10-30 17:06

长江网讯(记者叶军)《我要找到你》恩施版日前全网发布,这条短视频由恩施州委宣传部统筹,恩施日报制作,恩施州博物馆等单位提供支持。历时2个月,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和鹤峰8个县市全部参与拍摄,涉及红色地标20余个,汇成一部瑰丽动人的恩施红色史诗。

短视频刊发后,全网浏览量超过10万,长江头条阅读量达到1.1万,恩施日报阅读量达到5万,湖北文旅、文明湖北等平台纷纷转发,网友留言踊跃。这条制作精良、震撼人心的短视频是如何构思、拍摄、制作的?拍摄团队在这场“寻找”之旅中遇到怎样的故事?长江网记者连日采访恩施相关部门,希望从中找到答案。

寻找之旅,因为感动而行动

“我们对今年7月启动的“我要找到你 红色主播说”活动非常关注,尤其看了湖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文旅厅发布的《我要找到你》红色主题MV后,深受感动!”恩施州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片中歌曲曲调优美,运用AI表现富于创意,表达了对革命先烈深深的怀念与缅怀之情。主办方欢迎广大网友传唱,鉴于此我们决定拍摄《我要找到你》恩施版。

“恩施是一片红色沃土”,该负责人介绍,恩施州八个县市都是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和重要组成部分。贺龙、叶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片红色热土浴血奋战,段德昌、贺英、何功伟等革命烈士在这里用生命谱写了撼动天地的光辉史诗,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王光国、张富清先锋队、贺英女子民兵连等为代表的党员群众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传承红色精神,书写新时代华美篇章。

“我们想要展示恩施深厚的红色文化,以及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该负责人说,在拍摄前就与创作团队探讨形成这样的构思:通过一个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上了解到恩施的红色基因,然后到革命遗址遗迹去追寻先辈的足迹,再用当志愿者等行动去践行,整个视频用“寻找”的方式把“我”和“你”连接起来,最终落脚点在“找到”两字。她不无欣慰地表示,最后成品出来,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也体现了大家对革命先辈的敬重和缅怀。

寻找之旅,抵达现场展开时空对话

恩施日报社记者向磊,80后,他是《我要找到你》恩施版编导之一。“我祖祖(爷爷的父亲)当年是裁缝,曾经帮贺龙的队伍缝过战旗。”

这是一个年轻的创作团队,主要成员还有张正宇、汤应彬等。80后在团队中已算年长,90后、00后有好几位。

拍摄团队走遍恩施八个县市。车在弯曲的道路上驰行,一路听的都是红歌,《在太行山上》《钢铁洪流进行曲》《祖国不会忘记》《军港之夜》……每到一个采访地点,首先是参观,了解红色文化。“沉浸在红色氛围中,才能创作出好作品。”另一位编导张正宇说。

拍摄巴东绝壁天河,给年轻的团队来了个“下马威”。“山羊无处走,乌鸦无处落,上看帽子掉,俯首心直跳。”在海拔千米的巴东悬崖峭壁间,却开凿有一条约2米宽人工水渠,犹如挂在绝壁上的“天河”,这里也被人们称作“巴东红旗渠”。

现场1.jpg

拍摄团队在巴东绝壁天河采访。向磊 张正宇 汤应彬 摄

向磊告诉记者,拍摄绝壁天河时,车只能行至半山腰。他们只好背着电影机、滑轨等拍摄设备步行上山。设备最重达60多斤,加之山道陡峭,等爬过四百多级台阶到达目的地时,团队8人个个都是面红耳赤、气喘吁吁。

但当他们亲眼见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历经10多年建设而成的“天河”,现在仍然清澈,可以供饮和灌溉农田,当了解到建设者们当年是背着一百斤重的泥沙从山脚爬上来,一群年轻人不由肃然起敬。“这意味着他们每天背负着比我们多几倍的沙石,走多一倍的路程,日复一日,跋涉十多年的时间!在物质贫乏、科技不足的年代,他们依靠信心和意志力创造了奇迹。”向磊说,抵达现场受到的冲击和震撼,比读书感悟来得更加强烈。

或许是受到鼓舞和激励,为了拍摄到更有感染力的镜头,第二天,他们不辞辛劳,从另一条线路上山,对绝壁天河进行了再次拍摄。

“接到拍摄任务,我们马上跟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联系,发动、组织人员支持拍摄工作。”鹤峰县委宣传部彭华副部长介绍,鹤峰五里坪、鹤峰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贺英女子民兵连三处红色景点纳入拍摄。

鹤峰五里坪革命旧址是湖北保存完好的一条红色老街。它是研究湘鄂西武装割据的战略后方和总策源地湘鄂边苏区的代表性遗存,是研究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孕育过程的实物依据。一走进五里坪,马上就能沉浸式感受到贺龙当年带领穷苦大众闹革命的场景。

在《我要找到你》恩施版中,有一组女大学生跨越时空与红军战士相遇的镜头,这是该片的点睛之笔,观之让人情绪涌动、感慨万千。这组镜头就是在鹤峰五里坪革命旧址拍摄完成的。

拍摄1.jpg

拍摄2.jpg

鹤峰五里坪革命旧址,跨越时空的“相遇”。视频截图

“大家参与特别踊跃。”张正宇回忆,当时需要大量的群演扮演政府干部、红军士兵、农民等等,不少围观群众毛遂自荐。为了还原真实,当地人连夜买回红军衣服,因为道具枪支出镜效果不佳,马上又进行更换。由于没有演出经验,拍摄时NG十多次,他们就一次次重来。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完成拍摄任务。

“这种参与热情是发自内心的。”彭华副部长介绍,鹤峰是一个苗族、土家族、汉族等多民族聚集地域,红色地点有140余处。在土地革命时期,鹤峰县全县总人口约6万人,其中有2.5万人参加了红军和游击队,占成年人总数的80%,其中3000人为革命牺牲。现在鹤峰九十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见过贺龙,即使没有扛过枪,也帮他牵过马,或者送过粮草。可以说鹤峰家家户户都有红二代红三代。鹤峰人是听着祖辈的红色故事中成长起来的,对红色文化有一种从心底生发的敬仰之情。

不仅鹤峰,拍摄团队稳扎稳打拍摄十天,去往恩施象牙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宣恩县板栗园大捷纪念碑、咸丰县忠堡大捷纪念碑、中共利川县委老屋基驻地遗址、建始县店子坪当代红色教育基地、来凤县张富清先进事迹馆、巴东县泉口村红色教育基地等20余个红色地标。每到一处,都得到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群众参与积极、热情。

“这次拍摄牵涉面广,但我们统筹、协调起来很顺利。”恩施州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大家都是抱着传承红色文化的情怀来做这件事。

寻找之旅,找到什么?

向磊告诉记者,拍摄素材一共拍了443G,最后只用了161G。为了剪辑合成贺英女子民兵连的三个镜头,编导们熬了一通宵。在他拍摄的一段创作花絮中,凌晨2时14分,他和张正宇还在剪片室讨论创作。慢慢地,这次“寻找之旅”得以定格。

寻找之旅,找到什么?“经过这次寻找之旅,自己内心好像经过一场洗礼。”张正宇说,通过“走读”贺龙、叶挺、段德昌、何功伟、贺英、张富清等革命先辈在恩施艰难辉煌的革命历程,找到了前辈们前赴后继解放恩施、建设恩施的红色精神。“作为恩施人,对故乡的感情更深厚了。同时,受到革命先辈人格力量的感召和激励,感觉自己在精神上得到了成长。”

主演罗子怡2001年出生,之前并无表演经验,但越演越进入状态。她喜欢自己在建始店子坪跟着王光国同志重温入党誓词的片段,那些铿锵有力的入党誓词让她心潮澎湃。通过在绝壁天河的拍摄,她对普通劳动者充满敬意。目前大四的她屏幕外也在做志愿者,她喜欢为孩子们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看到他们,就像看到民族的未来,明天的希望。”

“寻找之旅,更加坚定了信念。”恩施州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恩施州红色资源丰富,一直重视红色精神传承。围绕时代楷模张富清、青年楷模何功伟,恩施州打造了南剧《本色》、歌舞剧《老兵》,编印图片集《何功伟》,策划拍摄了纪实片《绝不回头——记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今年州委宣传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强国复兴有我”学习体验和作品征集活动,推荐了14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遗迹,州直单位、各县市都踊跃参加,各基地参观体验人数也创新高。在《我要找到你》恩施版拍摄前期,州委宣传部、恩施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州文旅局组织拍摄了另外一部作品红色歌曲《门口在过兵》,各县市也是配合密切,这为拍摄《我要找到你》恩施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我要找到你,不管南北东西!”《我要找到你》红色主题MV中富于创意的AI“寻找之旅”,引发一场恩施版真实“寻找之旅”,相信“寻找之旅”的接力将不断继续下去。在《我要找到你》恩施版短视频下,一位网友感慨留言:历史书太薄,装不下他们的伟大,我们随手一翻就是他们的一生。历史书又太厚,我们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只知道他们叫英雄。山河无恙,国家永安,向英雄致敬。不忘来时路,穿越时空找到你,这盛世如你所愿。

短视频里出现的第一个人物,是中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向磊在短视频下写道:“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永远活着。”

(值班总编辑 陈志远  值班主任 张萌  值班编辑 王玮)


14
22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