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一”前川线二期通车后,7号线成为武汉地铁最长线路,全长84公里,单程行驶112分钟。有市民问,这么长的距离,地铁司机吃饭、如厕怎么办?长江日报记者走进7号线地铁司机驾驶现场帮忙打探。
7号线板桥站,2名司机正在交接,司机唐震(右)接车继续驶往青龙山地铁小镇站。通讯员产启斗 摄
84公里的路,由一名司机驾车跑完?
7号线穿越长江,从武汉南端一直跑到北边。
22日11时25分,记者来到7号线板桥站,一列开往青龙山地铁小镇站的列车驶入站台,司机唐震正在接班。他上车后,熟练进行一系列规范操作。他说:“在青龙山地铁小镇站,将有另外一名同事接我的班,我可以休息约20分钟,吃饭、喝水、上厕所,时间足够了。”
原来,7号线跑一趟,并不是由一名司机跑完。
在野芷湖车辆段,7号线运转车间副主任史磊告诉记者,7号线按照大小交路套跑,大交路从青龙山地铁小镇站至黄陂广场站,小交路从板桥站至巨龙大道站,线路在4个大小交路起始站设置了4个休息点,当司机驾驶列车到达接车点,就会有另外一名司机上车接替。综合计算下来,大交路全程112分钟,共有3名司机分段跑,一名司机连续驾驶时间最长不超过1小时。
随后,记者来到板桥站司机待乘室,看到里面除了电脑、各种规章手册等工作物品,还有方便司机的微波炉、饮用水等物。
司机杜宇龙接车后,进行“手指口呼”系列操作。通讯员产启斗 摄
行车中驾驶室为什么要开灯关灯?
7号线既有地下隧道,也有上行高架。上上下下的过程中,驾驶室的灯有时开,有时关。
7号线乘务三组班组长张恒讲述了背后的原因。原来,当列车从地下驶上高架,或从高架驶入地下,司机均会提前两三秒打开或关上驾驶室照明。这样做的好处是让眼睛更好适应光线变化。
张恒说,在列车从腾龙大道站开往天阳大道站、横店站开往青仔村站、青仔村站开往百泰路站时,就需要特别注意光线变化。
位于7号线板桥站的司机待乘室,乘务三组班组长张恒正在查看当日工作记录。记者陶常宁 摄
关门后司机还要瞄准车尾,他在看啥?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哪名司机驾车,他们都要在车门、屏蔽门关闭后,往车尾处瞄一眼。他们看的是啥?
循着司机的视线方向,记者看到车尾屏蔽门的一条橙色灯带。张恒解释,7号线为A型车,一列车长约140米,共30个车门,如果灯带中间出现阴影,意味着屏蔽门或车门的缝隙可能存在异物,就要重新开门,只有司机完全看到整条灯带,才能出发。
车尾屏蔽门处的灯带,必须完整呈现才能发车。通讯员方正阳 摄
为什么司机开车手势不断,口中还念念有词?
随着现场的深入,记者了解到,地铁司机看似非常静态的作业,其实十分忙碌。一趟车跑下来,各种手势要做几百个。许多市民乘地铁时也会看到司机做各种手势,口中还念念有词,这是为何?
在板桥站司机待乘室,几名司机笑着答疑,这是司机开车必做的“手指口呼”,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障。
“手指口呼”是指列车到站开关门、经过信号机、司机交接班等时刻,司机都要用手势来表达,同时还要说出相关内容。司机们说:“这样做就是为了让我们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李丹 产启斗 方正阳)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