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民营企业太空育种实现新突破,湖北首批10株“太空菌”回家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 “菌种送上太空两周,筛选获得的突变性状,在地表条件下可能需要上百万年才能形成。”10月21日,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手中接过10株太空菌种后,华中科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刘智在采访中畅谈太空育种带来的全新想象。

当天,湖北嫦娥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嫦娥生物”)旗下泰福康科技有限公司在光谷举办“在一起ONE岁”泰福康一周年发展大会,现场进行嫦娥生物股份太空菌种交接仪式。

交接仪式现场,陈润生院士(左)将10株太空菌交给刘智教授。

10天前,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成功回收,验证了新一代高性能可重复使用返回式空间试验平台各项技术指标,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全部顺利回收。

嫦娥生物的10株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菌种正是作为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搭载“实践十九号”顺利完成为期13.5天的太空旅行。今年4月,嫦娥生物股份获得征集资格,在近万株的菌库中筛选出10株太空始发株,由刘智教授团队牵头组织专人编写申报资料,通过层层审核环节后成功入选此次航天育种计划。

据了解,此次把生物菌种送上太空,在湖北尚属首次,标志着我省民营企业在生物科技与太空育种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菌种育种最好的选择就是送到太空中去,提速菌种的进化。”身为项目负责人,刘智介绍,嫦娥生物于2004年制定了“嫦娥飞天计划”,计划在太空环境下寻求菌株的基因变异,回到地球后进行高通量筛选,选育更优质的菌株,如今20年后该计划成功实现。

“10株菌种包括酵母状真菌、丝状真菌以及益生菌,是从嫦娥生物的基因库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刘智说,相关变异菌种可以研发出更多功能性食品,在慢病非医药干预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如其中的枯草芽孢杆菌能够在肉苁蓉生物发酵过程中提高功能并降低危害,而有些菌种对糖脂代谢降解有很好的作用。

菌株从太空回来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筛选,找到性能最好的菌株。刘智说,他的团队正在开展相关工作,计划挑选长得最快、最茁壮、生物量最大的菌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其功效,“给老百姓送上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健康产品。”

嫦娥生物董事长林国华透露,将以10株太空菌为材料,与明德生物联合推出5至8款特膳食品。

(李昕宇 叶雨佳)

【编辑:姚昊】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