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青年人才之家的青年故事:7天,爱上一座城

7天,豆芽能成熟;7天,人体细胞完成一次更新,新的生命阶段将开启。7天,你会下定决心,在人生的下一站“靠站”吗?自武汉第一家青年人才之家开门迎客,2年里,1294个房间装进了1万多个故事。

年轻的大学生们,都留下了什么?



武汉经开区开展“青客周周见”活动,在青年驿站举办“青客书友会”“青年夜校”等活动,增强大学生来汉就业创业和生活的归属感。(经开区提供)

■ 从过客到归人,我把“归属感”留给后来人

去年底,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张崇建因为求职面试来到武汉,入住位于武昌沙湖湖畔的武汉青年人才之家·壹号驿站。

办理入住时,他就留意到大厅大屏上滚动的就业信息,咖啡厅里,大学生住客们一起玩桌游,前台提示有免费人力资源培训。他说:“客房干净整洁,很多细节都很有‘心思’。武汉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这里对大学生很友好,机会很多。”

顺利入职湖北华中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后端开发和人工智能工程师岗位后,张崇建今年又申请了长期公寓。“长租房跟短租房在同一社区,进进出出的还是年轻人,但我从过客变成了归人。有时回‘家’时遇到前往驿站问路的,我还会带路,给他们介绍一点武汉的情况。怎么说呢?有点主人翁的感觉吧。”

入住江夏阳光创谷青年人才驿站期间,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生李晓慧在驿站结识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职场前辈,这位前辈正在等待一份新的工作机会。在驿站组织的交流活动中,前辈主动跟他分享职场经验和求职技巧,他们常常在驿站的公共区域讨论行业动态和求职策略。

在前辈指导下,李晓慧重新修改了自己的简历。离开驿站后不久,他成功进入某龙头企业在汉新业务部门,成为企业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开疆团队成员。

如今,在阳光创谷青年人才驿站的大群里,尽管已经“出站”,但看到有“后来者”咨询来汉求职信息,他还会热心指点。他说,住过驿站又留下来的人,都有一种认同感,也希望帮助更多人留下来,“人生就是一程一程驿站,武汉驿站让我相信,总有‘贵人’送你启程”。



武汉经开区开展“青客周周见”活动,先后在青年驿站举办了“青客书友会”“DIY绘画沙龙”“七夕交友”“青年夜校”“休闲桌游”等“青客周周见”活动6场,服务100人次,进一步拓展了人才交友渠道,增强了人才来区就业创业和生活的归属感。(经开区提供)

■ 天寒加被,天晚留门,我把“感谢”留下来

毕业于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郝淑静,即将入职华为武研所,面临办理入职手续、中转过渡的现实问题。她申请到入住光谷青年人才之家中转过渡的机会。

“7月26日那天晚上,是按约定入住的日子。因为台风航班延期,折腾到深夜我才赶到光谷人才之家办理入住,‘管家’一直等着我,作为一名外地人初来武汉却有浓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带着疲惫走进那扇门时,真的感觉到家了。”郝淑静说。

在武汉青年人才之家汉阳知音驿站,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的河南三门峡小伙赵亚男也感受到了暖意。去年底,他第一次来汉求职。看到该同学衣着单薄,管家文茜马上另外加了一床棉被送到他的房间,并将驿站周边商圈交通等相关信息发送给他。退房后,赵亚男买了一大袋零食,并留下纸条表示感谢。如今,赵亚男已在武汉一家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工作。

去年底,英语专业毕业生小向从广东回流武汉求职。小向说,由于存在信息差,求职过程中时常感到迷茫。近乡情怯,又不愿跟家里人开口,“没钱、没人帮、没处说,可以说极度窘迫吧”。

就在这个时候,她入住位于武汉万象城北湖正街店的江汉区青年人才驿站,期满的最后两天还没有得到确认的offer。出门前她给每日打扫的阿姨留下字条,预告即将退房,语气里满是惆怅。最后一天,阿姨遇到小向,望着小向微笑,欲言又止。

小向说:“那瞬间,我读懂了这份鼓励。但事后挺后悔没有主动开口攀谈。”为了回馈这份无声的支持,离开前她在房间留下了一束花。如今,小向已在武汉一家机构任职,“我总能遇到脸带真诚笑意的武汉人”。



江夏区青年人才驿站组织大学生参加就业创业辅导。(江夏区提供)

■ 回到家乡后,我应聘上人才驿站首批“掌柜”

小朱偶尔还与周辉联系。去年,她入住万科“泊寓2035”武汉青年人才之家·江岸驿站,并与小泊管家周辉相熟,在工作中小朱时常迷茫,她常会来到驿站前台,周辉就摆出自带的茶具,和小朱聊起了自己的求职故事。

“那一瞬间突然给我一种高山流水的感觉,我的朋友在陪伴着我让我吐露苦闷,好像这个冬天,也不是那么寒冷了。”——小朱将这些写进了一封“表扬信”,留在了驿站前台。在武汉短暂工作半年后,她因个人原因又赴他乡寻觅新工作,并在信中写道,因为驿站的“知音”,还会再来武汉。

不久,小朱把人才驿站的信息推介给了回流人才张辉。张辉自上海回流后入住人才驿站,并在武汉一家企业找到了财会工作。短租转长租、入住江岸区长租公寓后,热心肠的张辉还积极帮忙组织公寓人才活动,并“以权谋私”,在汉找到了女朋友。

周辉说,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驿站上演。“人来人往,但我相信有缘还会再见,有‘站’就还会停靠。”周辉介绍自己的经历说,近10年前,他从昆明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毕业后去沿海城市打拼,从事汽车售后服务工作,转折是在租房平台找到了人生的第二份工作。

他回忆,人生第一站,“安居”就成了绊脚石:“我有过多次不愉快的租房经历。找房曾被二房东坑了,居住环境特别差,中途还因为是群租房被邻居举报进了派出所,押金也没有拿回来。年轻人出社会,找房是刚需第一步啊!”

此后,他回流家乡湖北后,应聘上江岸青年人才驿站的第一批“掌柜”,他服务的大学生已超1000人次,其中,共接待江岸驿站379人,107人留汉发展。他说:“7天,大学生的面孔是新的,我们的服务状态也随时刷新。周而复始间,我和大学生一起,不断重新爱上武汉。”



扫码查询全市青年人才之家地址及联系方式

相关阅读》》》

7天免费,武汉青年人才之家入住人数过万,过半入住青年留汉就业创业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武人才 刘达 柳杨 杨皓仲 彭建超 许雄琛 马鑫可)

【编辑:姚昊】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