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猎德村与大拖鞋

作者:李玉龙

 

有时候刷视频,时常会刷到猎德村的一些段子,主角是位村民大爷,身着大裤衩大拖鞋,手里拎着一串钥匙,一副不修边幅却又老神在在的模样。不同版本还会出现不同角色,比如开着法拉利超跑的女儿来给大爷送路易十三,大爷开心地赏给女儿一颗宝石;有的画面是游手好闲的儿子来向大爷要钱,大爷不不给还一顿训斥,儿子无奈转身,下一个镜头则出现一辆劳斯莱斯豪车,司机赶忙跑上前给儿子开门,儿子坐上车悻悻而去……

01.jpg

猎德村是什么来头,为什么这么豪横的段子却要在这里上演身为一个新猎德人,我想根据我的获知对这里做一个详细地介绍。

猎德村地处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地标建筑“小蛮腰”的对面,广州网红打卡地海心沙、猎人坊、珠江道,以及广东第一豪宅“汇悦台”、驻广州各国大使馆聚居“广粤天地”都在猎德这个地盘2007年城中村改造,村里的土地一部分被征用开发成商品房和写字楼,同时也给村民建了大量回迁房,以家庭为单位每户都分到很多套。如果在偏远街区这些房子也值不太多,可这里是珠江新城,寸土寸金,便办不下房产证,一套房子也卖上一两千万,而每家每户至少拥有三五套,所以村最穷也得有数千万身家,这猎德村为什么被称为“土豪村”和“中国第一村”的原因。

别看猎德村现在这么,三十年前还是一个普通的江边渔村,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全村人祖祖辈辈以捕鱼为。改革开放全国各地广州,看到商机的猎德村民便把一些水田改成鱼塘,同时也搭建了很多厂房和出租屋,房子租给别人,鱼塘渔船也租给别人,猎德人从此成了包租公。但这些只是让村民变成暴发户,真正豪横还是得益于前文说到的城中村改造,每家每户不仅拥有多套回迁房,村里的卖地分红、集租赁分红,每一样都让村民们赚得盆满钵满。很多人应该听说过猎德村“千人宴”,每逢过年过节,村民们便从四面八方回到村子,在祠堂周围摆上几十桌上百桌,龙虾鲍鱼堆得满满,吃饱喝足每人还能领到一个大大的红包,这一幕不知多少人瞠目赞叹!

03.jpg

没办法,人家就是命好,这个也羡慕不来,所以一些广东人经常拿猎德村开玩笑,说想快速暴富要想办法成为猎德村的女婿,或者嫁到猎德村,这样别说自己这一辈,就连孙子都衣食无忧。

网上段子横飞,剧情也各有精彩,其实猎德村的村民并不住在猎德村旧址,多数都分居周边小区或其他地方,即便是留下的一些老年人,也都集中住在回迁房东边的几栋低楼层里老年人留在这里一是念旧,二来也能方便收租建在旧村上回迁房楼层较高,楼距也比较密集,如今居住这里都是后来的买房者或者是一些租房的外地人。

是一种体验,经历之后,一切都会变得平淡。三十年两代人,现在的猎德村和所有广州人一样恬静而淡然。都知道广州人做事务实,也知道广州人生活简单,越有实力就越没什么讲究,尤其在穿这方面更为随意,高端品牌还是便宜货都没所谓,只要颜色喜欢穿着舒服就行。所以在很多人眼中,穿着大裤衩拖着大拖鞋,就成了广州有钱人的标配这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会把猎德村和大拖鞋扯在一起。

02.jpg

不能用“大拖鞋”来定位猎德人的形象,其实猎德村不有着悠久的建村历史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史料记载,九百年前便有了猎德,由北宋时期李姓先祖经韶关珠玑巷南下定居于此。村里共出过两名进士,两名解元,八十六名举人,绝对称得上人杰地灵才俊辈出,直至今日,眼前这些重建的镬耳屋、祠堂群和石板街,都完好地保留着岭南特色。

猎德村的龙舟队也是岭南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一,在2004年的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上,猎德村男子龙舟队和女子龙舟队分别摘冠,成为全国此类赛事中第一个“双冠王”。还有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表演中,由520位青年敲响的“猎德鼓”,就是由猎德村的龙舟鼓演化而成,给亚运会开幕式留下一个永恒的瞬间。

我居住的小区也属猎德街,这里虽不是我的来处,但我选择这里终老。我喜欢这里厚重却又时尚,喜欢这里热闹而不喧嚣,有时我也会穿着大短裤拖着大拖鞋漫步在石板街上,内心也猎德的土著一样和泰然


移动端下载

长江网APP
长江头条APP
长江网小程序
长江头条小程序
全部评论
0 赞|161 阅读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

资源加载较慢,请等待或 刷新 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