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记者李建华 通讯员严雪
“深度服务‘环沙湖双碳服务产业带’建设全面起势,助力湖北形成超5000亿规模的低碳产业集群。”9月23日,“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生态环境专场,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张京念讲述了中碳登在服务全国碳市场建设、助力“双碳”产业发展方面的探索。
9月23日,“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生态环境专场举行,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张京念在现场作报告。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碳配额结算累计突破550亿元
“碳交易是全球推动碳减排的市场化手段,让有效减排的企业出售多余的碳配额;超标排放的企业则需购买配额。”张京念介绍,我国碳市场建设始于2011年,而湖北是当年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七省市之一,建成了制度完善、运行稳定、减排成效突出的试点碳市场。
2017年,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简称“中碳登”)成功落户湖北武汉。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
“经过三年建设,我们建成全球最大碳市场注册登记结算系统。目前,中碳登统筹管理全国31省2608家企业账户,发放碳配额累计达到190亿吨,累计资金清算金额突破550亿元。2021、2022 年度配额清缴完成率分别为 99.61%、99.88%,位于国际主要碳市场前列,圆满完成两个履约周期各项工作。”张京念说,中碳登主要承担碳交易注册、登记、清结算等功能,作为全国碳市场基础设施平台和核心功能平台,是名副其实的“碳资产大脑”和“碳交易枢纽”,也是碳市场交易和碳金融资源配置的“底层数据库”。
“‘肉痛’之后,该公司下决心要实现节能减排”
“过去,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每年要花费几百万元购买碳配额;现在也能将富余的碳配额卖给其他企业了。”在报告会现场,张京念分享了一个通过碳市场交易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典型案例。
葛洲坝水泥公司进入湖北碳市场交易的第一年,花费3000多万元购买碳配额。“肉痛”之后,该公司下决心要实现节能减排。2014年以来,企业通过建立能源在线管理系统、回转窑协同处置生产线、各类永磁节能电机和风机等,极大降低了化石能源的消耗。截至2023年底,该企业单位熟料产品煤耗下降22.73%,电耗下降15.4%,碳排放强度下降10.14%。
生态环境专场形势政策报告会现场。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湖北碳市场累计成交总额占全国四成
“在服务全国碳市场同时,我们也深入推进湖北碳市场建设。”张京念介绍,湖北碳市场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区域交易市场,交易规模、连续性、引进社会资金量、纳入企业参与度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湖北碳市场累计成交4.05亿吨,成交总额98.39亿元,占全国42.8%。市场有效交易日占比100%,企业交易率100%,市场价格相对稳定,交易价格基本在40元/吨-50元/吨间。
“湖北碳市场继续发挥‘试验田’先行先试作用。”张京念说,在最新分配方案中,湖北率先将绿电纳入抵销范围,探索推进电碳联动,推动绿色低碳要素市场有机衔接。中碳登服务市场主体开展了一系列碳金融创新,研究推广碳质押、碳回购、排污权质押等碳金融产品,服务企业融资总额超过6亿元、落地全国首笔超亿元碳配额回购交易。不断完善湖北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功能,项目申报达到636个,融资总额达1595.34亿元,助力湖北区域碳市场碳金融规模稳居全国首位。
武汉环沙湖区域形成全口径碳产业链条
“武汉环沙湖产业带形成碳交易、碳评级、碳认证、碳核算、碳资产管理、碳普惠、碳教育的全口径碳产业链条,已成为展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施‘双碳’战略成效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张京念说,为进一步扩大湖北、武汉在碳市场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中碳登成功举办了全国碳市场周年庆、2024“两湖对话”、中国碳市场大会等系列活动,吸引全球30多个国家上千名嘉宾参会,举办碳招商活动20余场,吸引57家涉碳企业、智库入驻中碳登大厦(位于沙湖之滨),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中国代表处等国际权威机构纷纷落户,推动“环沙湖双碳服务产业带”的发展。
“武汉已崛起千亿碳产业,今后,我们将持续助力培育立足湖北武汉、面向全国的低碳产业集群,构建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生态圈’。”张京念表示,将进一步发挥中碳登国家级平台带来的绿色发展要素聚合的外溢效应,先手布局碳市场服务全产业链及其重点环节;深度服务“环沙湖双碳服务产业带”建设全面起势,助力湖北形成超5000亿规模的低碳产业集群。
(值班总编辑 陈志远 值班主任 徐嘉潞 值班编辑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