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在光谷召开的严西湖人工智能论坛上,港股“交互式AI第一股”声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声通科技”)宣布总部正式落户武汉软件新城。
“我们在武汉深入研发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拓展AI应用场景,引进上下游合作资源,筹建产业孵化基金和并购基金,助力武汉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声通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汤敬华说。
仅仅10个月,这家头部企业总部为何落户武汉?声通科技给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带来怎样影响?武汉如何抢占人工智能新赛道?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企业和专家。
头部企业带来人工智能生态圈
严西湖人工智能论坛现场。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8月31日,严西湖畔,绿树成荫,位于东湖高新区的花城大道与山湖北路交会处,一栋7000平方米的6层大楼,正被打围施工,工人现场来回搬运物料。
这是声通科技在武汉的总部,5个月后,300多名员工将陆续入驻。在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光谷现代服务业园副主任陈三元看来,声通科技的落户无疑搭建了一个人工智能生态圈,带来产业规模提升,助力武汉软件新城争创“中国软件名园”。
成立于2005年的声通科技,主要从事交互式人工智能技术和研发服务,涉及包括城市治理、汽车交通、银行金融、电信服务等行业。根据艾瑞咨询报告,以2023年的收入计算,公司在中国城市管理及行政企业级全栈交互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市场各主要提供商中排名第一。
“去年11月,我们得知声通科技有意另设企业总部,重庆、武汉、青岛都是备选,马上成立了专门招商团队全面跟进。”陈三元说,在邀请企业到武汉软件新城考察参观后,我们先后到上海、成都、绵阳等地调研其产业园和实施的项目。
今年3月,声通科技IPO备案获中国证监会通过,东湖高新区全面对接上市筹备各个环节,涉及公司注册、迁址、更名等工作。“每个星期起码要见3次面,现场各个环节沟通3次,前前后后加起来见了100多次。”陈三元告诉记者。
“高效的营商环境和雄厚的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等优势,促使我们最终选择武汉。”声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波说,企业将在武汉加大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引进上下游产业链优质资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据悉,根据论坛现场签订的协议,声通科技除总部外,还将在东湖高新区落户算力中心、研发中心、创新中心,以及负责场景应用的N个事业部,未来还将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引入上下游企业,打造产业生态。
500个微场景加速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工程人员正在调试设备。长江日报资料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市经信局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我市人工智能产业保持30%以上年增长率。目前,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过1000家,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超80家,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园区达18个,在研在用的垂直行业模型超过20余个,涵盖智能硬件、计算系统技术、数据支撑以及通用技术、算法模型等产业链多个环节。
“园区就是一个窗口综合部门,设立园区就是一个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陈三元说,企业落户不容易,做好相关配套服务,营造一个好的产业环境更不容易。
“我们进一步搭建各种应用场景,给声通科技和其他企业来展示自己的产品空间。”陈三元说,比如在光谷现代服务业园,允许企业研发的无人驾驶车在园区里试运营,园区一些防监控的系统,有应用需求的企业可以对这个系统进行改造,成为园区企业发展的一个大数据。
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说,各个地方经济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有一定的差异化和特色。武汉在数据算力、算法人才上已经有很大的布局,接下来要实现更多场景的开放,通过场景示范,可以打破很多烟囱式的“数据孤岛”。
市经信局人工智能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打造更有潜力的应用场景,加速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聚焦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数智病理、智慧物流、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建设5个特色场景、在全市建设500个微场景。
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达1000亿元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展示的Atlas服务器。长江日报资料图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正活跃武汉千行百业。在烽火通信智慧工厂,面对动辄上千种的物料,“AI员工”对服务器功能批量化100%全检;在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与“紫东太初”大模型语音对话,3秒钟左右武汉“龟蛇锁大江”呈现在屏幕上;在攀升智能物流仓库,50多台搬运机器人协同作业,实现5000个独立库位的智能化管理……
“武汉已构建多位一体的人工智能发展支撑体系。”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谭敏介绍,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需要算力、算法和数据的叠加合力,武汉在人工智能领域显示出了强劲的创新策源能力。在算法方面,武汉培育开发“紫东太初”等一批大模型,打造通用人工智能底座。在数据及生态方面,武汉加快打造“光芯屏端网”等万亿级产业集群,为发展“人工智能+”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市经信局人工智能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正加快布局智能芯片、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装备等细分赛道。在光谷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核心集聚区,在车谷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在网谷建设数据安全示范区,形成“三区多点”聚力发展格局,携手打造更有实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据悉,目前武汉人工智能企业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79家、独角兽企业3家、上市企业15家。其中,达梦数据成为国产数据库上市“第一股”、黑芝麻成为智能车AI芯片“第一股”、星竞威武成为电竞中国“第一股”。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武汉市正大力实施人工智能企业繁星计划,力争在人工智能领域引育1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独角兽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此外,我市发挥武汉基金、江城基金功能作用,引导1000亿各类资金投入人工智能领域,加大企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的资金支持。
按照《武汉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武汉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形成算力、算法、数据、场景“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生态,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科技策源高地、算力算法创新高地、产业集聚高地、场景应用高地和人才培养高地。
(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通讯员李立)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