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重要寄语精神,引领大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重温革命历史、牢记初心使命、弘扬延安精神,安徽工业大学“传承红色基因,担当青年使命”实践队积极申报并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赓续红色血脉,助力圣地发展”延安专项活动。7月19日,实践团队在指导教师王丹丹的带领下,奔赴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启为期10天的实践活动。
实践队师生一行7人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及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鲁迅艺术学院旧址、凤凰山麓革命旧址、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旧址、梁家河村史纪念馆及知青旧居等地探寻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期间实践队员重温入党誓词,聆听《毛泽东与毛岸英特殊父子情》、《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习仲勋》、《张思德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等现场专题教学,学习《黄河大合唱》、《抗大校歌》等红歌,诵读《为人民服务》等经典文章,参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体验教学,观看红色行进式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与其他高校开展社会实践交流座谈会、举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研讨暨社会实践总结会,体悟革命理想、担当青年使命。
三、开放交流传承路--话成长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7月20日中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团队成员们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体验,与青岛理工大学实践队共同制作午饭。从清洗、切菜到煎、炒、炖再到装盘、上桌,每个人都协作配合、有条不紊,平日里“深藏不露”的同学们纷纷化身厨艺高手,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不一会,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陆续上桌,番茄炒蛋、土豆炒肉、芹菜豆腐等与凉拌黄瓜搭配别有一番滋味。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个充实难忘的瞬间。
实践队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7月22日,实践队师生一同观看国内首部红色室内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再回延安》以一本红军日记为线索,用倒叙的方式,从一个普通士兵刘宝顺的视角,回溯一个红旗班在长征路上的英勇与悲壮,并用红军后代刘念寻找无名英雄的故事,来证明后人从未将英雄遗忘。“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这句绣在旗帜的话,成为了照耀刘宝顺心里的光,也成了实践队员眼睛里的泪光点点。剧终时,242平米的红旗飘向观众,大家纷纷伸手去触摸,从中感受力量,得到洗礼。
《再回延安》部分场景
实践队员纷纷表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场面,不屈不挠的背影,染满血迹的红旗,威武雄壮的黄河大合唱,激动人心的腰鼓声久久萦绕在眼前,《再回延安》就是一堂震撼人心的生动党课!
7月23日上午,实践队参加了2024全国大学生延安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集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上,我校实践队与各大高校实践队深入交流并共同学习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冯建霞教授带来的《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专题教学,主讲老师深情地讲述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生平事迹,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可歌可泣的白求恩精神。白求恩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我们,也激励我们努力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024全国大学生延安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集中开班仪式
扩大“朋友圈”,交流共进步。7月24日-25日,安徽工业大学“传承红色基因,担当青年使命”实践队与青岛理工大学“青济圣地,足迹赓续”青年实践团联合开展“赓续红色血脉,助力圣地发展”延安专项暑期社会实践交流座谈会,畅谈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积极交流团学工作先进做法和此次实践的学习感悟。座谈会上,双方实践队长介绍了队伍的基本情况,实践队员们依次做了自我介绍并分享了实践体会。安徽工业大学王丹丹老师作总结,她表示团队成员们要深刻理解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落实落细,打造求知之行、收获之行;要保持互帮互助的态度,增加各个实践队伍之间的交流,共同成长进步;要深入学习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此次的延安实践活动的所学所感带回学校。
安徽工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延安专项暑期社会实践交流座谈会
学习三中全会精神,总结社会实践成果。7月27日,安徽工业大学“传承红色基因,担当青年使命”实践队举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研讨暨延安专项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会,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并就社会实践情况、成果产出规划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复盘。王丹丹带领大家深入学习了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和共青团中央微信推文《@年轻人,三中全会《决定》里的这些事与你相关!》,实践队员分别汇报了学习体会和分管工作的推进情况。最后,王丹丹对队员们在本次延安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表示肯定,对本次社会实践高质量成果产出进行指导,并要求大家将本次延安专题社会实践活动出好芽、结硕果,将在延安学习到的理论和精神总结好、宣传好。
安徽工业大学实践队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研讨暨延安专项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会
四、吾辈青年答题路--建新功
弘扬延安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理想信念。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回答“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时指出,“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实践队员认真学习抗大“活泼、严肃、紧张、团结”校训
弘扬延安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砥砺意志品格。“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深切寄语。在回忆青年时代特别是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时,总书记指出,只有跨过了劳动关,树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砺思想,让你的思想更加靠近老百姓,也让老百姓更加信赖你。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磨砺能吃苦的精神:吃学习的苦,增强本领;吃实践的苦,增长才干;吃基层的苦,磨炼意志;吃斗争的苦,直面挑战。
实践队员在梁家河村史馆详细了解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弘扬延安精神,在担当青年使命中矢志拼搏奉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担当青年使命,就是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勇担历史使命,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唱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实践队员与各大高校同学一起合唱《黄河大合唱》
弘扬延安精神,在担当青年使命中永葆奋斗姿态。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正是“永久奋斗”,让中国青年力量磅礴、生生不息。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涵养进取品格,传承奋斗精神,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弘扬延安精神,我们在行动!
实践队长胡晓东:第一次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感触很深,在这里我党建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起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的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枣园、王家坪的灯光下激荡过多少革命家的热血,梁家河的田野里激荡过多少知识青年的青春。我深深地被这种红色精神感染。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再回延安舞台剧,这部剧以延安历史为背景,通过一本老红军日记,带我们走进一个普通士兵刘宝顺的视角。以倒叙的方式呈现了“一座记忆的博物馆”、“一簇燎原的星火”、“一条漫漫长征路”、“一面不朽的旗帜”四个场景,我被其中的故事深深震撼,许多同行者潸然泪下。我们在剧中重温红色岁月,感受革命先烈们的豪情壮举,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个曾经激荡过的历史。在延安这片土地上,缔造了中国革命历史传奇的圣地,它的一代代儿女用不屈的精神和惊天泣地的大爱,将一个民族崇高的壮举,浪漫而又壮阔地书写在这片黄土地上。作为一名学生骨干,我更要将延安精神带回去,为同学办实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新时代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实践队员丁鹏:巍巍宝塔山,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光辉历史;滚滚延河水,映射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实地开展学习调研,在研学研讨、走访分享中感受新时代延安的伟大变化,在感悟思想伟力中深学笃行党的创新理论,夯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特别是看到我党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甘共苦的“延安作风”,看到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我深刻领悟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为民情怀,清醒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延安社会实践恰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历史与现实贯通、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青年学生干部,我会大力弘扬伟大延安精神,坚持实字为先、干字当头,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中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热气腾腾的团学工作中绽放芳华,在新的伟大斗争中激扬青春!
实践队员李昕洋:此次延安社会实践,对我来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次对自我信仰与追求的深刻反思。通过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等,我们切身体会到了革命年代历史的厚重与精神的永恒。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斑驳的革命文物,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在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我仿佛能听到老一辈革命家们激昂的演讲声,感受到他们为国家和民族谋复兴的壮志豪情。正是先辈们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支撑着中国共产党走过了那段艰难曲折的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也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环节,看到互不相识的队伍互相帮助,明确的分工协作将大家拧成一股绳,延安精神的含义在那一刻明确体现,延安精神是无法用几个词语几句话来概括的,它是理想信念,崇高的信仰,要用不断的行动去证明。
实践队员许依然:作为安徽工业大学“传承红色基因,担当青年使命”实践队的一员,在近期一系列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等地。最让我为之触动的就是张思德同志的故事,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和战士,他服从组织安排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工作直至光荣殉职。毛主席给予他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革命需要在枪林弹雨下抛头颅洒热血,也需要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我们青年学子要弘扬张思德精神,对人民饱含深情,心中装着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实践队员李建超:作为一名陕西人,这次是我第一次来到延安这片革命圣地,感悟感受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创就的辉煌成就,学习延安精神。在延安的土地上,每一步都踩着历史的深沉。这里曾是革命的摇篮,每一道山沟都背负着伟大的历史记忆。我仿佛能听到岁月的回声,那是无数英雄志士的呐喊和追求。走在枣园、杨家岭、王家坪,这些耳熟能详的革命遗址,感受着那份执着与坚韧。土墙上的标语已经模糊,但那股不屈的力量依旧清晰可触。在张思德同志纪念广场前,重温经典,诵读《为人民服务》,让我知道作为一名普通平凡的革命战士,却能做出这样不平凡而伟大的事情,张思德同志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我们青年人的口号,学习先辈精神,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延安,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让我懂得了信念的力量,理解了历史的分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
实践队员王健:延安,这座承载着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城市,是无数革命先烈奋斗与牺牲的见证。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观看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历史照片,我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信念、团结奋斗的精神。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我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勇于面对困难,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在枣园我体会到了革命者的简朴生活和坚定信念。这种精神让我明白,真正的伟大并不在于物质的丰盈,而在于内心的坚定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抗日大学纪念馆则让我深刻认识到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辛与牺牲。无数志士仁人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与代价。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这次延安的研学活动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精神。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必将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为社会贡献力量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我们在延安精神的照耀下,跨越过千山万水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这不仅是一次时空上的穿越,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和思想上的升华。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汲取延安精神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领悟坚不可摧的信仰力量和和无比深厚的人民情怀,在传承红色基因,担当青年使命中坚定理想信念、砥砺意志品格、矢志拼搏奉献、永葆奋斗姿态,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让我们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