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记者 叶军 田俊威 实习生 郭子航
“长江黄河不仅是中华文化最壮丽的符号,更属于中华文明最悠久的时代标识体系和最宏大的空间标识体系,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重要历程的关键标识。”8月24日,在十堰丹江口召开的“长江对话黄河:新时代大河文明保护传承弘扬研讨会”上,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执行会长、《文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执行人娄晓琪作了题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主旨报告。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执行会长、《文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执行人娄晓琪作主旨报告。王筝 摄
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让世界了解中国
在互联网时代,让全民及亚洲乃至世界了解中华大地创造的人类文明成果,已成为重要使命。将单纯的研究转化为传播、文化与生活共享的有机融合是未来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和中国政府对以中华文明为基础的人类文明展开持续探索,并在中国、亚洲和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让人类共享支撑美好生活的厚重多元文化与多彩文明。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文明交流互鉴著名演讲,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2014文明宣言”倡导呼吁世界各国尊重人类发展所创造的文明成果。
自2014年起,中国面向世界讲述的不仅是中国文明,还包括中华文明在形成过程中与亚洲、世界交流融合互鉴的历程,以及中华文明在形成过程中如何对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2014文明宣言”被《文明》杂志制作成一期专刊成为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指定的唯一国家文化读本,旨在纪念这次重大历史性演讲的《文明》杂志“2014文明宣言”特刊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和世界各国展示世界遗产和特色国家文化的参考模式与案例。
尽管在广袤的中华大地发现了众多优秀文化遗产和精美文明遗存,但缺乏体系化且适宜大众理解的传播展示方式,这是当前进行文化共享和文明交流互鉴所面临的重要问题。2018年,中办和国办发文提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这对于考古、文物、文化以及区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也是推动行业和区域发展以及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关键。
在中央的安排部署下,众多学者、研究机构和区域不断融合参与。《文明》杂志在众多专家、国家和国际机构的支持下,积极探索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融合发展,推动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传播展示实践并有多个有国际影响力的成功案例。2021年,《文明》杂志组织课题组,参加了北京中轴线申遗工程的课题研究项目,推出《文明北京中轴线》中英文特刊作为申遗工作读本。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的都城规划理念,作为其思想支撑的是中国哲学与和合文化,是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鲜明表达出人类的共同价值。
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可以中华流域文明为核心标志
长江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距今百万年以来中华人类史的主要遗存、距今万年以来中华文化史的主要形态以及距今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的主要范畴。它们不仅是中华文化最壮丽的符号,更属于中华文明最悠久的时代标识体系和最宏大的空间标识体系,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重要历程的关键标识。
娄晓琪就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阶段划分、体系和方法论,作出了阐释。因为长江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和支撑体系,是展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代表亚洲和世界文明诞生的重要基础,他据此提出中华流域文明概念,认为可以把万年以来中华文明史划分为六个阶段,形成一条以中华流域文明为核心标志的时代轴。这六个阶段分别对应的标识体系为:文明创前时代标识体系、文明创生时代标识体系、文明创世时代标识体系、文明创建时代与世界轴心文明时代标识体系、文明创制时代标识体系、文明创举时代标识体系。
娄晓琪表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依据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大突出特性是建构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核心价值标准。
万年以来,中国人拥有20多个古流域文化带
“建构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离不开中华黄河文明标识带和中华长江文明标识带的内容。”娄晓琪说,这里的长江黄河流域是作为文明学概念使用的,包括但不限于地理学意义上的河流概念。也就是说,以长江黄河为主体,其干流、支流和并流、分流等组成流域文化带。
他介绍,经过初步研究发现,万年以来,中国人拥有20多个古流域文化带,覆盖和演化了中华文明史上丰富而深厚的主流文化形态。其中中华黄河文明标识带包括河湟-河洮文化带、西域文化带、河洛文化带、东北三江文化带等等,中华长江文明标识带包括藏域文化带、西南三江文化带、岷江-沱江文化带、江汉文化带等等。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执行会长、《文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执行人娄晓琪作主旨报告。王筝 摄
最后,他提出三组范畴作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主题化研究方案,通过文明美学、文明哲学,文明形态及文明复杂性等方面研究和构建标识体系,以更好的方式阐述、展示和规范实施文明。
“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将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娄晓琪说,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文明必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值班总编辑 陈志远 值班主任 张萌 值班编辑 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