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记者叶军 田俊威 实习生郭子航
“长江和黄河源远流长、交相辉映,共同谱写着华夏文明篇章。”8月24日,在十堰丹江口举行的“长江对话黄河:新时代大河文明保护传承弘扬研讨会”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党组原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用详实的出土文物资料为我们揭开了长江黄河古代文明对话与交流的神秘面纱。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后来的考古发现证明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顾玉才指出,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古代文明都是由两条河流共同孕育的,如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中亚的锡尔河和阿姆河。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作主旨报告。王筝 摄
长江流域是水稻与茶的发源地
上世纪50年代前,国际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水稻发源地在印度河流域,欧洲的水稻是从印度传过去的。上世纪70年代,河姆渡文化的发现将中国水稻种植历史提前到 7000 年前。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湖南、江西等地发现了大约距今1万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遗迹。近些年,在钱塘江流域上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距今1万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标本,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此外,施岙遗址的不同时期古稻田,包括河姆渡文化晚期古稻田、良渚时期古稻田,都展现了长江流域在稻作方面的悠久历史。良渚不仅出土了炭化稻谷,还发现耕田农具,如石耘田器、石犁等,表明当时良渚稻作农业的发展。
“长江流域也是茶的发源地。”顾玉才通过PPT演示,文献《僮约》里有东汉到武阳买茶的记载。余姚田螺山则发现了 6000 年前的茶树根遗址,经过研究证明是人工栽培的茶树。而上世纪80年代,在陕西汉阳陵的陪葬坑里发现茶叶,后来湖南里耶秦简揭开茶叶出现在黄河流域的秘密。在山东诸城出土的战国早期茶叶,从茶叶与越窑原始瓷共生关系来看,这些茶叶应该是从今天浙江一带带过去的。这些都说明了茶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迁徙流转。
黄河在丝绸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在丝绸方面,一直存在中国、印度、希腊科斯岛起源说的争论。而在中国,很多人也觉得丝绸好像起源于长江流域。”顾玉才说,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在黄河流域的荥阳县汪沟、青台村发现的最早丝织物,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家蚕等,都表明了黄河流域是栽桑养蚕与丝绸的起源地。
另外,黄河流域粟黍的驯化栽培同样历史悠久,磁山遗址的大量粟灰窖穴,兴隆洼文化出土的粟黍,以及东胡林人遗址中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粟粒,都证明了黄河流域在粟黍驯化栽培方面的成就。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作主旨报告。王筝 摄
两河流域瓷器与青铜的碰撞
两河流域的碰撞交流,时而各有千秋,时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顾玉才介绍,长江流域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独具特点,东汉晚期越窑青瓷的出现推动了日常用器的转变,唐代以后越窑青瓷与北方邢窑的白瓷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黄河流域早期青铜器的发展也有显著成果,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年代久远,夏代复杂合范技术生产的青铜容器以及商周时期繁荣的青铜文化,如南方三星堆遗址、商代后母戊鼎、曾侯乙编钟等,都彰显了黄河流域青铜文化的辉煌。此外,黄河流域绛县西吴壁夏商时期青铜冶炼遗址、长江流域大冶青铜采矿冶炼遗址等展示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青铜冶炼技术发展历程。
顾玉才向各位参会专家展示“中国早期主要城址分布图”:“南方良渚古国,北方陶寺古城、石峁古城等都各有特色”。
“总的来说,古代黄河与长江各具优势,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交相辉映、互相借鉴,共同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贡献。”顾玉才说,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最重要的是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值班总编辑 陈志远 值班主任 张萌 值班编辑 李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