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辛向阳:
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和方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守正创新原则: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守正创新原则实际上指明了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和方法。
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
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实践和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和经验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
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实践论的辩证统一、真理论与价值论的有机结合,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从中国共产党103年壮阔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实现飞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守正创新的过程。
坚持守正创新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成功经验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深刻总结,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原创性贡献。这一贡献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科学总结。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把守正创新作为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法和重大原则。2023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全面深化改革要牢牢把握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目标、有原则的,“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我们推进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澎湃动力,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和赞许声,更不是生搬硬套西方的理论观点,把我们改向西方的道路。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有自我革命的精神与胆魄,跳出条条框框限制,跃出陈规陋习的束缚,克服部门利益和局部利益的掣肘,以历史主动精神寻找出新的改革之路、改革之法。
守正就要坚持好新时代四项“根本的东西”
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这四项根本的东西是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坚持和运用,更是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们始终强调改革的领导权问题、改革的方向问题、改革的性质问题、改革的目标问题,不仅坚守了四项基本原则,而且发展了这些原则。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根本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改革,仅仅一般性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是不够的,必须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够在研究和思考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时,科学认识改革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凝聚起最大改革共识,从而卓有成效地把全面深化改革事业推向前进。
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灵魂是马克思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特别强调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来推进改革,从而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新发展理念等重要论断,提出了诸如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等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
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道路问题。道路走偏了,走歪了,就会一事无成。中国的改革是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开始的,在历史进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目的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其中就包含着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坚持与巩固。无论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是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削弱甚至放弃。
创新就是要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就要突出问题导向。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所谓问题意识就是一种对存在问题的自觉能动的认识和把握,就是有一种自觉能动地从问题出发办事做工作的态度。主要包括两点:问题观念,就是时时刻刻在思考全面深化改革中存在着什么样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问题思维,就是时时刻刻在思考面向未来改革发展稳定中我们会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谓问题导向的办法就是从问题自身中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善于把握问题的关键和实质,也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明了化,把问题分类,在分类中找出最重要的问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就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推进理论创新首要的就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与发展,特别是其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使之在改革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指南作用;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推进整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研究的深化,用于解决改革实践的困惑,同时让哲学社会科学呈现出更加繁荣的局面。
推进实践创新,就是要使各方面的改革举措在实际中得到充分落实,要用基于继承、扬弃基础上的首创精神解决硬骨头问题、险滩问题、两难抉择问题、利益集团问题等,使改革解决的问题始终快于改革生成的问题,用改革方法解决改革的问题。
推进制度创新,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既要完善每一个领域的制度,又要使制度形成集成效应;要创新制度执行的方式方法,使制度发挥出其最大效能。
推进文化创新,就要激发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创新性,在新的时代基础上有更系统全面自觉能动的创新;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还要推进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以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形成新质生产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出新路径。
(整理:长江日报记者鲁珊)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