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暨“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在京公布,郧西县作为湖北省上榜的6个县市之一,荣登“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榜单。
今年以来,郧西县相继举办湖北省2024年“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湖北省全民健身“赶集会”和乡村振兴运动会、十堰市七运会足球赛、2024年“七夕杯”全国新闻媒体围棋精英赛等20余场(次)文体活动。这些活动激发了该县文化活力,让旅游频频“出圈”,最终实现“引客、留客、聚客”的目的。
汇聚人气的非遗文化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部以牛郎织女故事为创作主线的七夕巡游剧,在郧西县城关镇精彩上演。巡游队伍所到之处,游客们将街道围得水泄不通。
活动现场,百余名演职人员身着华丽服饰,和着悠扬的旋律,生动演绎牛郎、织女爱情故事。今年以来,七夕巡游剧已演出10余场,深受游客喜爱。
“观看郧西非遗文化巡演后,郧西县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感到震撼,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郧西县参加“七夕杯”全国新闻媒体围棋精英赛的贵州省广播电视台代表队队员胡勇说,“浪漫郧西”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将发挥媒体记者优势,大力宣传郧西县传统文化,让更多游客了解郧西、走进郧西。
“早就听说郧西是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发源地,这次和女朋友休假来这个‘爱情圣地’,没想到这么好运碰上非遗文化演出。如今,非遗文化圈粉无数年轻人,希望这样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下去。”来自陕西的游客张志勇说。
郧西县是中国七夕文化之乡、中国喜鹊之乡,是七夕文化发源地和传承地,“郧西七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县登录入档的非遗资源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技艺、戏曲、民俗等十大类1000余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1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4项、市级非遗保护名录19项、县级非遗保护名录132项。
全场合唱的“新潮之声”
在郧西县,与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现代流行文化也悄然兴起。
5月4日晚,郧西县文体中心成为欢乐的海洋,活力之光·稻花香2024群星演唱会(十堰站)在这里激情开唱,为万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歌迷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我是隔壁的泰山,抓住爱情的藤蔓,听我说……”伴随着阿里郎演唱组合的《隔壁泰山》乐曲响起,“乐迷”的热情被瞬间点燃,嘹亮的歌声、激情的互动,燃起演唱会“第一把火”。
这次演唱会恰逢“五一”假期,强大的演出阵容吸引不少外地游客来郧西看演唱会。
“我女朋友特别喜欢歌手庄心妍,听庄心妍的歌,让我们找回了自己的青春。”5月17日,“金绵柔之夜”巨星演唱会在郧西县开唱,来自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游客李小明与女友赶来观看。
歌手郑智化演唱的歌曲《水手》,带动全场2万人大合唱。“看到郑智化出场,我内心非常激动。他两岁时患小儿麻痹症造成腿疾,一路走来,比平常人要付出更多。我也是一名残疾人,郑智化身残志坚的形象一直激励我前行。”郧西县自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荣田说。
流行歌曲是当今流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受到年轻人追捧。集聚流行音乐的演唱会作为“引客”利器,成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郧西县旅游打卡。上半年,郧西县成功举办多场歌舞晚会,累计吸引游客近10万人,歌舞晚会“流量”成为城市“留量”,消费者从“明星粉”变为“城市粉”。
“唤醒味蕾”的饮食文化
坐落在南北分界线上的郧西县,拥有融合南北、极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
凉皮、米皮、酸浆面、郧西马头羊汤、坎子山泥锅小黄牛肉……来到郧西县城关镇天河金街,云集于此的小吃让人胃口大开。“今年‘五一’假期,店内每天上座人数近300人,我们日收入1万元左右。”该县小香莲餐饮店负责人贾经理介绍,晚上10点后依然客流不断,接待量均高于往年。
乞巧花馍作为七夕“巧食”,在郧西县流传数百年之久。陕西游客张雨棋慕名前来“打卡”该县老北街低碳文化街区,乞巧花馍店铺引起她的注意。“原来馍馍也能做出花,老板手真巧,不仅有创意,而且味美甜香。”张雨棋说。
来到郧西县,很多游客都要尝一尝马头羊汤。在该县七夕大道,有一家主打马头羊食品的菜馆生意火爆,其推出的一款号称失传千年的“御品羊肉汤”深受食客欢迎。
该县城关镇还有一家名为“秦楚塞牌马头羊”的专卖店,销售以马头羊为原料开发的涮羊肉、红烧羊肉、火锅羊肉、羊珍、羊肉串、羊肉饺子馅等产品,除吸引本地消费者外,还直销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
浓浓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美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是吸引八方来客的“强磁场”。行走在郧西县,不仅能感受到历史孕育出的深厚文化底蕴,还能感受到各种美食带来的城市幸福感。(记者 姜琨 特约记者 邹景根 通讯员 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