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河湖安澜
黄冈日报 2024-07-04 08:49

黄州遗爱湖   周伟 摄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自进入梅雨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雨接连而至,降雨量和降雨天数明显偏多。

2020年汛期,各县(市、区)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2021年起,我市加大水利工程项目谋划力度,加快推进一批水利项目建设,水安全底板持续抬高。

在此次连续两轮强降雨过程中,全市38万处水利工程时刻待命,在水利部门调度下,或抵御持续上涨的江水河水、或抢排积水,或倾泻库水,全市安全度过两轮强降雨过程。

扭转城区内涝史

高标准建设土司港闸站

“今年这么长时间的大雨,社区一点积水都没有,这要放在三年前,早就开始抢险了。”7月2日下午,黄州区南湖街道桃园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杨文照忙着社区的日常事务,回想起以前梅雨期,他印象深刻,“以前只要有强降雨,社区必定会淹,严重时水都超过了膝盖,出门都成了难题,不过这些都已经成了历史。”

让南湖街道告别逢大雨必内涝历史的,最大的功臣是土司港闸站的建成启用。

南湖街道东临巴河,南临长江,北有白潭湖,加之地势较低,是黄州区有名的“水袋子”,雨水不仅无法排出,还易出现倒灌。2020年梅雨季中,内涝严重且持续时间长,辖内居民、学校、企业受到严重影响。

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2020年出梅后,我市开始谋划建设水利工程。经过踏勘、规划、设计等大量前期工作,2021年11月,土司港闸站开工建设。

土司港闸站工程是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弱项提功能十大重点工程,按照20年一遇、暴雨15日排完的城市防洪排涝标准设计,将长河流域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新建泵站设计装机容量为6x3000kW,设计排涝流量为170m^3/s;涵闸设计排水流量由原来的68m^3/s提升至102m^3/s,概算总投资4.46亿元,为Ⅱ等大型工程,是黄冈城区最大的排涝泵站。

“土司港闸站的建设标准非常高,一台机组的排涝能力相当于原来的一个泵站。建设速度也很快。”闸站负责人万志炎介绍,工程设计工期36个月,实际30个月就全部完成。

万志炎介绍,工程建设中,始终紧盯梅雨期这个关键节点,确保强降雨期间辖内安全。2022年6月梅雨期,2台机组试运行;2023年梅雨期,6台机组随时待命;今年1月,工程全部完工验收。

“今年学校一点事都没有,所有教学正常进行,2020年这个时候,学校的积水有30公分,学生上课要克服困难,老师下课还要参加抢险。”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处处长欧阳风雷说。

6月18日入梅前,土司港闸站提前预排,降低长河水位。入梅后,两轮强降雨接踵而来,湖北省、黄冈市防汛应急响应接连升级,土司港闸站及时响应。

在土司港闸站中控室里的大屏幕上,清晰可见各台机组的实时运行情况。泵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分成3班,每班12人,每隔一个小时巡视检查机组各仪表数据,根据水量增开或关停机组。

“大部分是两台机组运行,6月30日当天,开了5台机组,一天排了834.36万m^3。”黄冈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柳琪介绍,截至7月2日,土司港闸站累计运行615台时,排水6275万m^3。

扭住项目牛鼻子

不断完善防洪工程体系

黄冈境内有“一江六水百湖千库”,洪涝灾害影响范围广、致灾性强,防汛抗旱历来是“天大的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不断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水利项目873个,总投资80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级投资123.02亿元,争取项目个数、资金绝对额居全省前列。2023年抢抓国家增发万亿特别国债机遇,争取水利项目83个,投资47.93亿元,份额位居全省第一。

提高外排能力。2016年大汛后,我市梅济港、武山湖、马口湖、赤东西湖、策湖、望天湖、白潭湖、武黄湖等8大易涝区累计新建(改扩建)外排泵站16座,新增排涝能力581.2m^3/s,极大提高了沿江县市区外排能力。黄州城区(白潭湖排区)新建南湖和万福泵站、土司港闸站,总投资7.65亿元,外排能力从86m^3/s提高至333m^3/s,提升到近四倍,黄冈城区排涝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

提升水库防汛能力。全市累计争取投资近50.51亿元,对全市1199座水库实施除险加固,有效库容增加近8亿m^3,有效灌溉面积由治理前的305万亩增加到近400万亩,灌溉保证率由83%增加到95%。

提升长江干流防洪能力。我市先后实施三期崩岸治理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19亿元,整治长江19.78公里崩岸,消除长江干流部分重点险段的防洪安全隐患。正在积极推进长江干流堤防(黄冈段)提质升级工程,总投资28.28亿元。

系统治理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先后对倒水、举水、巴河、浠水、蕲河等中小河流进行系统治理,实施了巴河三期、倒水系统治理、黄州长河等20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超17亿元,累计治理河道长度245公里。2022年实施的巴河干流防洪治理三期工程,经过建设,黄州长孙堤、老城堤、浠水北永支堤深厚透水层管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罗田平湖段、团风熊家咀段堤防得到加固、提升。

提升“三湖”地区防洪能力。黄梅县、武穴市、龙感湖管理区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加强防洪体系建设,累计投入24.68亿元,实施西隔堤加固工程、华阳河蓄滞洪区安全区建设工程、武穴泵站新建工程等工程。正在实施荆竹水库除险加固、童司牌节制闸除险加固工程、黄梅八一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等17个建设项目。工程竣工后,“三湖”地区腹背受敌、“关门淹”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转。

综合施策保平安

两轮降雨期间,实现江河安澜、百姓安全

锚定“江河安澜”的目标不放松,筑牢骨架、打通动脉,建泵站、畅水系、筑堤坝。随着一大批水利工程的建成运行,我市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7月2日8时,白莲河水库水位为103.16米,入库流量为1412立方米每秒,超汛限水位0.16米,根据天气预报预测,后续库区仍然有强降雨,在已开启第一溢洪道实用堰3、4号孔的基础上,于2日8时30分加开第一溢洪道5、6号孔闸门进行泄洪,最大泄量为1376m^3/s,确保了枢纽工程安全度汛,保障了下游群众生命安全。

5月1日,湖北省进入汛期。我市水利部门及早部署防汛工作,坚持以防为主,编制预案、储备物资、整治隐患、开展培训、组织演练。6月18日入梅后,先后两轮强降雨来袭,江河湖库水量骤增,长江黄冈段先后全线突破设防水位、警戒水位,防汛形势严峻。水利系统迅速响应、综合施策,确保全市安全度过强降雨过程。

做实精准调度。分类调度水库,95座病险水库输水管、溢洪道闸门全开,空库运行;全市大中型水库累计腾库2.1亿立方米,相当腾出了2座牛车河水库。入梅前,49座大中型水库水位已降至汛限水位以下3至5米,留足调洪库容。入梅以来,全市累计652座水库超过汛限水位,但未出现险情。加强湖泊调度,汛前开启童司牌闸、梅济闸、沱湖闸,调度武山湖、太白湖提前预泄洪水,入梅前武山湖累计预泄3607万立方米、太白湖累计预泄7030万立方米。通过预泄,有效降低了梅雨期间太白湖、武山湖水位上涨幅度,减轻了对上游荆竹河、考田河的顶托,保障了上游河道防洪安全。加强泵站调度,黄冈城区6座排涝泵站开机抢排,截至7月2日12时,6座泵站共排水7199万立方米,相当于抽排了10个遗爱湖。

加强山洪灾害防范。密切监视山洪重点防御区和强降雨重叠区,充分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山洪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落实山洪防御“叫应”机制,两轮强降雨共产生山洪预警273次,第一时间提醒地方政府转移群众,英山县红山镇、陶家河、石头咀、草盘地镇等地山洪灾害风险群众179人,均得到了妥善安置。

强化技术保障。优选411名水利技术骨干,组建水旱灾害防御技术专家组,汛前组织培训,随时准备为应急抢险提供技术指导、服务。长江黄冈段全线超警戒水位后,派出10个专家工作组分赴各地,督促防汛责任落实,指导水工程科学调度。

水利设施的护佑加上水利部门的综合施策,两轮强降雨期间,我市实现了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四不”目标。

审核人:范学鳌
责任编辑:王梁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