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洋村: 一段青春美好的记忆
作者 纵 横
快90岁的老母亲近来一直念叨:安阳市有个安丰乡,安丰乡有个渔洋村,这是我从来都没有听过的事情。所以,母亲每每谈起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心不在焉,而是听的很仔细,有时也询问过一些具体细节。
(此图系母亲1959年1月在邯郸学习裁剪时,裁剪组的合影照片,母亲在后排右手第一个)
不记得漳河是否有水
上一世纪1958年,母亲在新乡市针织厂参加工作,第二年就被派送到邯郸学习裁剪。学习班即将结束时,母亲向学习班的领导告假:要先行一步,到安阳去。因为,从邯郸到安阳再回新乡,属于路过。这样差旅费还可以报销,所以,领导也就同意了。
那个时候,母亲难得外出一次,回新乡又路过安阳;差旅费还可以报销,当然不能错过这个与爸爸见面的机会。
(这是母亲参加工作时,工作证上的照片)
1951年10月,由于养家糊口的负担较重,爸爸才决定和本家哥哥、四妹三人同行,离开南阳到开封(省会)。三人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参加了招生考试,同时被河南省冶金工业厅会计干部培训中专班录取并毕业。爸爸毕业后,分配到济源县专卖公司任会计,1956年调至新乡地区专卖公司任会计。1959年这一年,爸爸公司的一位女同事叫张淑慧(河北人),借住在新乡市菜市街菜市胡同,我姥姥家对门。这样,一来二往也就与我姥姥家熟悉了。因此,张淑慧就作红娘,把我爸爸介绍给我的妈妈,在新华街和自由路口处,见的第一次面。大概两人相互感觉良好,之后不久就结了婚,爸爸也就搬出了集体宿舍,住在新开街的一间土屋内。
所以,我妈妈带着新婚小别的喜悦,带着生活的美好,从安阳柏庄下了火车,一路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且走且问地奔向安丰乡渔洋村,一路向西直奔过去。现在,看来从柏庄到渔洋村约有18公里的路程,没有一点吃苦精神,没有一个思念丈夫的心绪,是很难坚持走到的。
(这个一定是结婚时期的合影)
那天,也就是2024年6月7日,我从渔洋村回到新乡,第一时间回到了家里,给妈妈拿去的渔洋村漳河里的石头时。妈妈很高兴地说,这是很有纪念意义的石头啊!妈妈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看到漳河了没有”,我说当然看到了。但妈妈虽然很高兴,但还是流露出一丝的遗憾。我说,当年你没有看到漳河水吗?妈妈说,“忘记了,好像漳河是枯的。”我开了一句玩笑说,“漳河没有枯啊。那个时候,你眼里尽是爸爸,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在你的眼里。 ”妈妈会心一笑,也还带着一丝羞涩。
(这个就是妈妈梦中的漳河)
为了即将忘却的记忆
孝顺的第一要义,就是顺从。为了满足妈妈的心愿,2024年5月13日早上8点,我开车去接妈妈,一同乘坐高铁G1556次,9点15分开,9点50分左右就在安阳东下车。妈妈兴致勃勃地出站,在我的引领下,向右转走了约300多米,来到事先查阅好的公交专线58路停站牌处等候上车。
(这是出安阳东站时,母亲亲自徒步300多米,走到等待公交车牌处)
足足等了30多分钟,才等来了58路(通往高陵曹操墓的旅游专车)。上车的人,除了我们娘俩外,好像没有什么人上车。中途有个50岁左右的旅行人,坐在我妈妈后面,看我在给妈妈录像,他向后面的座位让开了。一路上,妈妈很兴奋的样子,谈着安阳,讲着渔洋村。
刚一上车,我就马上意识到妈妈有心脏病,拿出一粒“救心丸”让妈妈含着预防不测,毕竟已经是近90岁的老人了,我还是有些担心。还是路不熟悉的原因,按照我的想象,我们在柏庄下了车。然后搭乘计程车,前往渔洋村。其实,我不知道,58路的终点站就曹操高陵,而高陵距离渔洋村直线距离不超过3公里。坐上计程车不久,由于道路上下有一些坡,加上还有一些颠簸,妈妈开始感到有点晕车。
(这是在58路公交车上,妈妈很高兴的情景)
我让妈妈坚持一下,强忍着又走了几里地,妈妈实在忍不住,也就让司机找了一个叫北李庄的地方停了下来。下车后,妈妈休息了好一会儿。我看这个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心里有点发毛。想在附近寻找一下,看看谁可以借车给我们,然后我带着母亲去渔洋村。去渔洋村,应该还有七、八里地的样子。我给几家有人的家户,讲明来意寻求帮助。但,都是很不凑巧,借车去渔洋村计划就这样泡汤了。往前不能走,往回走,也得找到回家的路啊,还好我们停留的地方,正好距离58路返回的一个停靠站点不远。
这样,妈妈精神好了一些。我让妈妈吃了一些带来的甜瓜,我也吃了一个,顶住了饥饿,妈妈精神也好了一些。但是天气(36、7度)炎热,在此不宜久留。我鼓励妈妈,慢慢地往公交站牌的地方移动。大概等了20多分钟,坐上了公交车。由于之前的晕车还没有恢复,坐上车不久,妈妈就感觉不好,吵着要下车。一路上我一直哄着妈妈,坚持着。不管这么样,也得坐到高铁站啊,这样才能确保能回新乡。坚持、坚持,终于到了高铁站。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午1点多。这样,我才敢点击高铁车票,点击的是G351,14点04分开车。在候车厅等候了一会儿,登上了回新乡东的高铁。到了新乡东,我的车在东站停车场上,我给妈妈交待一下,在那里等我。我去开车,就这样还算一路顺风地回到了家。这时,才放下了心。
由于身体的原因,这次虽然妈妈没有走到渔洋村,也算是到了安阳安丰乡,心意到了,心也就安了。
(渔洋村北村口,通往漳河的一条路)
一村六千年的文化
2024年6月7日,也就是和母亲去渔洋村回来后,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决心替母亲看一下,现在的渔洋村。早上,7点30分乘坐火车前往安阳,奔赴渔洋村。下火车,乘坐2路公交到漳河人家下车,然后转乘58路,直奔高陵。大约行驶40分钟后,到达了高陵。下车后,就与高陵的保安,协商找车去渔洋村。还不错,他们其中一个保安,开着电动车,20元把送到渔洋村。这样,我就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渔洋村多呆一些时间,多了解一些情况。
首先,我是对渔洋村这个村名感兴趣,因为它位居内陆,没有海洋怎么就叫渔洋呢?之后,查阅了资料才知道,渔洋村原来名字叫鱼羊村。因为,鱼羊村原来是个古渡口,又距离漳河特别近,每逢大水,就会在村里的沟沟里,留一些鱼;还因为渔洋村放羊的比较多。所以,原来的名字就叫鱼羊村。后来,一些有点知识的村民,感觉鱼羊这个村名不太好,就在鱼羊两字前,均加了三滴水,就成了现在的渔洋村。大概是说渔洋村村民善于打渔,勤于劳作,丰收如同汪洋一样;与勤劳致富有同工之妙。
进村以后,首先感觉这个村,富裕的人家比较多。新房比较多,整齐也比较干净。一些古老的民宅,看着很有些历史沧桑感了。我看到这个村还有一个渔洋文化博物馆。所以,我重点看了看博物馆。然后,花了半个小时,在漳河边看看传说中的漳河,这是一河分两省的漳河:河南、河北的分界河。
(这就是漳河,图片一系漳河的西方,在往上走,就是古都口;图二系向东北方向流去,风景也很秀美。 )
漳河,水流较缓,比较清澈。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流淌。冲滞两岸的鹅卵石,说明每一块石头,都有几年,几十年,甚至有几百年的石头堆积在两岸,诉说着曾经的沧桑。
我看到这些石头倍感亲切,也很惊讶石头的形态样式各异。我习惯地想多挑几个石头带回去,可是我没有开车,靠肩扛,也扛不了几块啊! 何况我还有近一个小时的路程要步行。所以,象征性地挑了一些花纹不错的石头,装进了提包里,从此,路途不再轻松了。
号称“中国渔洋古镇、六千年不断代”的渔洋文化博物馆是一村6000年的实物证明。博物馆分几个部分:仰韶文化、殷商文化部分,两周、春秋、南北朝部分,隋唐、建国后部分,都有文物实物出土作证,大小古骨、瓷器、瓦片等3000多件,花费了龙振山老先生一生的心血和精力,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
真的是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爸爸做梦也不会到想,当年下乡锻炼过的渔洋村,竟然是一个了不起的古村落;更让爸爸想不到的是,妈妈将这段青春美好的往日,作为妈妈最值得思念的快乐时光。1985年改革开放后,妈妈做生意,还经常来柏庄进货,也没有想到,要来渔洋村看看。倒是爸爸走后多年了,却成为妈妈经常念叨的一个地方,并为之执意要亲自到渔洋村看看,当年的渔洋村 。
漳河,还是那个漳河,它依然流淌着千年不断的漳河水;爸爸,还是那个爸爸,却已经成为久远记忆,再也看不到漳河的水。今日的渔洋村,还是那个渔洋村,它旧貌换新颜,今非昔比了;那里的农民,已经用并且一直在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更加幸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