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化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记者从近日发布的《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中获悉,今年十堰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外贸出口、使用外资(FDI)均增长15%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我市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五个必须”,落实“五个统筹”,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高品质生活、高标准安全“四个体系”,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四化同步发展,突破性发展“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全力稳增长、保民生、稳大局,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十堰实践。我市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科技赋能、政策护航,助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中心落地十堰,建设“武当实验室”,用好技术创新“四个平台”,推进国家火炬十堰张湾汽车智能装备及关键部件特色产业基地、湖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武汉、深圳、西安等地离岸科创基地建设。加快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应用体系化标准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十百千”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健全完善人才激励评价机制,引进千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大学生留(回)堰实现2万名以上。
二是抓新机遇、抢新赛道,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整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东风商用车、三环、东风特汽、易捷特、神河提产扩能,开工建设十堰华工激光智能装备应用、同创AMT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沃尔沃高端商用车和发动机等项目。加快建设一路、一园、一景示范应用场景,支持东风商用车、东实玖行参与汉十高速多能源示范应用场景建设,积极争创智能网联汽车上路试点城市。支持武当山建设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泛武当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武当新区”规划有效衔接。加快东风商用车工业旅游基地、中华诗经城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环武当山、环丹江口库区、环郧阳湖康养民宿集群,支持丹江口生态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郧阳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推进一轻食品、燕京啤酒、华润怡宝等重点水产业项目建设,支持芙丝矿泉水发展,开发茶多酚高端饮品,支持房县争创中国黄酒之乡。支持丹江口市全力打造甾体药物全产业链条生产基地。新开工华海共同生物产业链项目,推动共同募投、合成生物等重点项目按期投产,中健合力大健康产业、优宝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尽快落地,推动丹江口市、竹溪县等医药化工产业园提标升级。加快推进220千伏大堰变、十竹天然气管道等重点能源项目建设,实施十堰末站外迁,力争西气东输三线西峡-十堰天然气管道开工建设。聚焦低空经济,研究出台支持低空经济产业政策措施,争取北京中航智、中科院翱翔星云无人机和太力航空高分子材料等项目落地。支持经开区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园区,鼓励丹江口市争创数字经济示范城市。
三是扩大内需、优化供给,打好投资消费“组合拳”。开工建设福银高速十堰段改扩建、房神高速等1173个项目,加快建设西十高铁、十巫高速南北段等575个续建项目,确保双高路等894个项目竣工。做实做细武当山旅游轻轨、汉江北高速等项目前期,积极争取十堰至南阳、安康高铁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郧商高速、汉江北高速纳入省“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支持神定河菜市场拆迁、武当山引水上山等重点项目争资,全力引资引智,力争弗迪电池、新能源乘用车新车型、华润怡宝矿泉水、康师傅饮用水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开工。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持续开展消费促进活动300场以上。支持商业街区提档升级,打造10条特色街区。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65个,加快寿康华悦汇、武当不夜城三期、竹山老街综合改造(A地块)等14个商贸项目建设。
四是协同发展、开放共赢,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更好融入襄阳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通都市圈循环通道,实现多点“硬联通”,加快推进丹江口-老河口、丹江口-谷城一级公路,福银高速公路谷城至柳陂段改扩建工程、房县至神农架高速公路等路网建设。谋划建设武当新区,加快建设中央商务活力区、中央文化区。谋划城区到武当山轻轨项目,推动紫霄大道跨东风大道高架桥、厦门路、武当路复线等城市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92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现代公园城市建设,新建一批森林公园、街头游园,再建设健康步道10公里。深入实施“畅通车城”,改造提升背街小巷19条。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巩固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创建成果。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油橄榄等特色绿色有机农产品,扩大“武当山茶”“武当山珍”“武当蜜桔”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五是生态优先、绿色转型,探索绿色低碳新路径。高质量编制完成丹江口库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先行区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丹江口库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先行区建设。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七大工程、六大行动,持续深化18个“小切口”项目,再谋划建设70个绿色低碳发展重点项目。搭建丹江口库区“水地空天”智慧监测体系,加强神定河、泗河流域工业污染源监管,推进支沟及入河入库排污口排查整治,确保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以上,全市地表水国、省控考核断面优良比例达到96%以上,确保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持续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碧水守护”三年行动,支持房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竹溪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六是强化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协调联动,推进返乡创业,兜底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扩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巩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确保普惠率85%以上,完善农村幼儿托幼服务。持续深化中小学教联体改革,推动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和流动。推动建设鄂西省域医疗中心城市,持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太和医院七里垭院区、经开区人民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博物馆、学堂梁子(郧县人)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七是严守底线、稳定大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一主四优”等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持续推进撂荒地清理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24.66万亩,牢牢守住262.25万亩耕地红线,坚决落实206.8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紧盯地质灾害、燃气、非煤矿山、危化品、消防、工贸等领域安全风险点,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强化重点民生商品和民生领域价费监管,加强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记者 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