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拍摄短剧吸粉3200万,帮“疆湖儿女”扎根武汉

从来汉求学的外地大学生,到现在业界小有名气的自媒体人,来自新疆哈密的张培文通过短剧《疆湖儿女》,实现了自己的“微梦想”:帮助新疆年轻人在汉扎根,创业就业。5月28日,在蔡甸召开的2024年湖北省网络文明大会上,张培文获评湖北好网民榜样。

张培文在短剧拍摄现场。

创作短视频架起文化桥

平和打包厂是我市规模最大的科技文创产业基地之一。27日晚,位于该厂四楼的微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依旧灯火通明。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张培文与同事们围坐在一起,正在对一部即将开拍的微短剧进行预算、场景、演员敲定。

“这部微短剧不仅会推介湖北、新疆两地的文旅产品,还将通过光影讲述新疆青年在武汉的创业就业故事。”34岁的张培文已累计出品视频230多部,拥有抖音粉丝3200万。

2010年,张培文离开家乡哈密,来到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求学。在校期间,张培文创办影视公司——微梦传媒。张培文记得,公司初创,工作室便获得武汉市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补贴10万元,挺过了艰难的起步阶段。

“武汉各级政府部门、母校及湖北的朋友,给予我巨大扶持。武汉是我挥洒青春汗水的地方,也是我遇见良师挚友的地方,是我的第二个故乡。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感恩。”张培文说。

微梦传媒的成长也反哺着武汉这座城市。从2018年开始,张培文的“微梦”团队将镜头对准一个个在湖北生活的普通新疆人,创作了《疆湖儿女》IP系列视频,视频主角有大学生、创业者、基层公务员。张培文用镜头记录这群来自天山脚下的年轻人在武汉扎根的真实故事,同时也将其搭建成新疆青年融入武汉的平台。

张培文(左)在《疆湖儿女》短剧拍摄现场。 记者胡冬冬 摄

帮“疆湖儿女”扎根武汉

今年34岁的李怀宝来自新疆塔城。大学毕业后,他在家乡开办了一家餐厅。2022年底,李怀宝在网络视频平台上看到了张培文创作的《疆湖儿女》。他主动联系张培文,希望借旅游的机会,顺道考察武汉餐饮市场。

在千里之外的武汉接待家乡人,张培文提前规划了“武汉美食地图”。当李怀宝抵达武汉,张培文带着他走遍了江汉路、汉街、万松园等美食集聚地,并邀请做餐饮的朋友为李怀宝讲解武汉当地人的口味、区域人流、开店房租等情况。

经过半年的筹备,李怀宝在汉首店落户江汉路。开业仪式现场的宣传桁架上,“齐聚疆湖”四个字格外醒目,这个创意来自张培文。

“来之前,还担心有语言交流问题;来了之后,发现这是一座很热情的城市,认识了许多像张培文这样的朋友,大家都十分热心地帮助我,这让我对在武汉发展事业特别有信心。”李怀宝说。

新疆大盘鸡、炒米粉、赛里木烤馕、烤包子、羊肉串……李怀宝的餐饮生意格外红火,也成为江汉路的网红餐饮。短短一年时间,李怀宝开设了两家分店。不久前,李怀宝的创业经历也被拍摄成《疆湖儿女》,受到网友广泛好评。

《疆湖儿女》拍摄5年,有40多部短剧,千余名在汉求学、经商的新疆青年通过该剧认识了张培文。张培文担任了湖北省新疆商会副会长,他为老乡开展普通话培训,利用资源人脉为他们推荐就业单位,寻找合适的创业渠道。

来自新疆伊犁的尔菲沙·玉素甫尔2021年从新疆大学毕业后,在张培文的推荐下加入武汉本地一家短视频创作公司,除担任日常行政工作,还兼职出镜担任临时演员。来自新疆阿克苏的蔡金,经张培文等朋友的支持,在汉口创办互联网电商企业,将新疆特产卖到全国……

在武汉生活工作14年,张培文对这座城市的认识不断深入。他想让更多外地求职创业者认识武汉、爱上武汉、融入武汉。“融入不仅仅是指落户,还要融入这座城市的文化,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有好邻里、好朋友,可以收获爱情。”张培文说。

受益于张培文的引领,“85后”基层公务员、维吾尔族姑娘麦尔哈巴·吾拉木从2018年起担任武昌区语言培训班志愿者,为辖区维吾尔族群众上课,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政策讲解、安全教育等内容。

“当大家知晓了法律法规,没有了语言障碍,有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幸福。”麦尔哈巴·吾拉木说。

(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编辑:王戎飞】

1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