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发布2024年“三农”工作重点任务,探索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子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3日讯(记者潘璐)5月23日上午,武汉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武汉加快‘三个优势’优化”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会上发布了2023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74.38亿元、增长4.2%,粮食总产量达到18亿斤,连续4年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全市共建成33条美丽乡村示范片带、64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湾;全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3万元台阶,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95。会上同时介绍了2024年我市 “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以“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的总体要求,探索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子,努力实现“农业特、农村美、农民富”。

发布会现场。杨涛 摄

2023年,我市“三农”工作立足于“稳”,全力做好1400万人口超大城市的稳产保供工作。除了粮食稳产外,蔬菜瓜果产量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蔬菜、水产品总量自给率超100%,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在科技创新方面,武汉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加快推动农创中心和种都建设一体发展,使武汉成为全国种业规模与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新聚集2家院士团队,获批7家部级企业重点实验室,4项成果入选中国“三新”成果,新品种推广5500万亩次。启动建设市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新培育了1家国家级、39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新招引农业科技型企业92家。

在和美乡村建设上,武汉稳步推进,6个新城区收获了一批国家级新荣誉:黄陂区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新洲区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蔡甸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东西湖区获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江夏区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农业农村工作,一手托着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一手托着农民增收。2023年,通过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流转农民土地,盘活乡村旅游,争取财政支持等举措,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60元,增长7.7%。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全市“三农”工作将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首先要做到“两个确保”: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8万亩、18亿斤以上,蔬菜、猪肉、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820万吨、14万吨、48万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其次,要有“三个提升”:通过加快推进国家农创中心建设,全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全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全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深化清廉村居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最后,要坚持“两个强化”: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农科创”辐射带动,深化“武汉·中国种都”建设,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高质高效建设武汉现代农产品加工园,推动5个区级农产品加工园建设,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100亿元。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文化体验、休闲露营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做强“江城百臻”品牌,推动品牌入选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100强。

在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上,武汉市下一步将推进和美乡村扩面提质,力争到2026年末,全市和美乡村(湾)超过1000个,产村融合持续发展。要顺应“现代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发展趋势,加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运营,有序推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加强农村路灯建设和5G通信网络建设。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该局的重要工作。首先,要保护好耕地,同时因地制宜推进数量、质量、生态整体提升,加强生态修复。结合我市实际,制定配套政策文件,将非农建设、非粮化等各类占用耕地行为,统一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保证耕地数量动态平衡,质量不断提高。其次,要做好规划引导,把乡村振兴放在全市域、区域统筹考虑,组织编制以村为单位的土地利用和规划管控基本要求,形成“一村一图”,送图下乡。最后,要做好用地保障,按照项目类型,匹配适当的用地政策,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园、白沙洲大市场搬迁等项目选址和用地保障。推进蔡甸区、黄陂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省级试点,蔡甸区黄虎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这里打造成为黄虎文化创意示范基地。

【编辑:赵可】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