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百岁老人】101岁老人徐翠兰:好日子过不够
东楚晚报 2024-05-18 08:39

徐翠兰老人百岁生日与家人合影

徐翠兰老人与部分家人合影

人物档案

徐翠兰,女,出生于1923年9月,平时由两个儿子轮流照顾,在阳新城区和枫林镇老家轮流住。老人与人为善,身体健康,很喜欢吃肉。

“这个莲藕排骨汤我昨天吃过了,今天要换一个。”17日,阳新县枫林镇汪源村的徐翠兰老人就中午吃什么对大儿子何秀松说。徐翠兰老人花白的头发,慈祥的面容,穿着干净利索的衣服,完全看不出她已经101岁了。

虽是童养媳,但与丈夫感情很好

1936年,13岁的徐翠兰因家庭困难,被父亲送到汪源村,给当时年仅11岁的何育开做童养媳。

徐翠兰帮何育开的母亲做些杂事,如洗衣做饭、放牛捡柴。虽然徐翠兰身材娇小,但做事干练利落,何育开的母亲非常喜欢她。“那时候家里的条件不好,不过奶奶是个很能干的人,她是村里唯一的接生婆。我母亲这么能干也是受奶奶的影响。那时候人最多的时候,母亲一个人要做24个人的饭。”徐翠兰的女儿何美云说,“奶奶一直把母亲当亲女儿养,父亲与母亲也算是青梅竹马。”

1943年,20岁的徐翠兰与何育开结婚,共育有4个儿女。大儿子何秀松1946年生,女儿何美云1954年生;二儿子何秀圣,1957年生;三儿子何秀刚1962年生(1998年因意外去世)。

婚后,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何育开做纸张售卖,徐翠兰更多的是打理家中大小事务,偶尔会做些加工活补贴家用。“我父母感情很好,1996年父亲去世的时候,母亲受了很大打击,平时那么开朗的人,沉默寡言了好一阵。”何美云说。受父母的影响,徐翠兰的4个子女成家后也十分和睦。

徐翠兰夫妻总说:“儿子女儿都一样,哪有儿子能读书,女儿就不能读书的道理。”4个子女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还读了大学。毕业后,何秀松成了国企员工,何美云进入一家事业单位,何秀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如今,徐翠兰虽然年过百岁,但身体十分硬朗,能和孩子们正常沟通,就是耳朵有些背,与她说话得大点声。

“母亲的抵抗力真的很惊人,疫情期间,她也‘中招’了,与我们浑身疼痛不同,她只出现了发热症状,食欲不太好。仅两三天时间,症状就消失了。”何美云说,“这么多年,母亲最严重的就是36岁时得了白内障。现在她右眼是失明的,左眼看东西有些模糊,但不影响日常生活,日常起居完全能自理。”

宽厚待人,做好事有好报

“老人年轻时吃过苦,但是生活的苦难并没有阻碍她成为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何秀松说。

一个冬天的夜晚,大雪封山。一个来自江西瑞昌横立山乡的异乡人到村里卖竹编器具,雪夜难行,实在没有地方休息,于是叩响了家里的门。徐翠兰打开门简单了解情况后,便毫不犹豫地请他进门,打扫出一个房间给他休息,还不忘把家里仅剩的口粮分出一些给了那人吃。

本以为只是偶然的交集,谁知过了几年,家里做纸张,缺少材料,徐翠兰背着背篓,和丈夫孩子一起上山寻找,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下来,他们才意识到当夜下不了山了。于是,他们一路摸黑前行,顺着一点微弱的光亮,终于寻到一户人家。她和丈夫内心挣扎了好久,才决定敲门讨口水喝。谁知在交谈中发现,这家的男主人就是前几年卖竹编器具的那个异乡人。对方把家里舍不得吃的肉拿出来,招待他们一家三口,还热情地留他们过夜。

心胸豁达、待人宽厚、知足常乐,百年岁月改变了徐翠兰的容颜,却没有改变她豁达的心态。徐翠兰老人总把“家和万事兴”挂在嘴边,后辈们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叫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家里条件好些后,徐翠兰会关照湾子里生活比较困难的孩子和老人。很多孩子长大后,每年还会带着水果上门拜年,再给老人塞个红包,报答老人当年的恩情。

徐翠兰一直教育孩子们,珍惜手足之情。何秀刚去世后,两个儿子怎么办?“那时候,我们兄妹三人一商量,弟媳还年轻,一个人拉扯大两个孩子太困难了,就决定由我和弟弟分别抚养这两个孩子。”何秀松说,“都是我们家的孩子,谁养都是养。”

心态好,能吃能睡能逛

说起老人长寿的秘诀,徐翠兰的子女们都说是老人的“健忘”和有规律的日常作息。

“不要总去想烦心的事,不管什么事,笑一笑就过去了。”“健忘”是徐翠兰处事的秘诀之一。对不幸与挫折,她总能坦然直视,让时间把一切带走,不耿耿于怀。在徐翠兰老人看来,过去的事不后悔,将来的事不害怕,把眼前的日子过好才是最重要的。

街坊邻居都很喜欢好脾气、跟谁说话都笑眯眯的徐翠兰老人。她喜欢出去溜达,跟别人聊天。天气好一点,她在家就坐不住。“只要不下雨,母亲上午9时起床,把自己收拾干净,趁我们一个没注意就‘跑了’。要不是让她带个老人机,我们还不好找她。”

徐翠兰作息十分规律,晚上9时前睡觉,一般次日上午9时起床,没有午睡的习惯。老人非常爱干净,无论什么时候,衣服都穿得板板正正的,“每天一起床,就照着镜子先梳头发,然后把‘香’(面霜)一擦。‘香’快用完了还会提醒我们记得给她买,每年的新衣服也是必要的,可喜欢漂亮了。”何美云说。

在饮食方面,徐翠兰有些与众不同。她非常喜欢吃肉,泛着厚厚猪油的汤能喝好几碗,“我母亲吃饭不用担心,每天保证三顿饭,每顿饭都吃不少,而且餐餐要有肉。她告诉我们想吃什么,我们就去准备什么。”何秀松说,虽然老人爱吃肉,不爱吃青菜,但是为了营养均衡,家人也注意给老人进行荤素搭配,“你是没看到,一到这种时候,她就可怜兮兮地看着你,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

孩子们问起老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肉食时,徐翠兰说:“早些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能吃上肉的日子真是少之又少。每当看到别人吃肉,心里就羡慕得不得了。”

徐翠兰老人还喜欢喝酸奶。每天雷打不动,90克盒装酸奶,她要喝掉4盒。家里人总打趣她说:“不喝水可以,但不喝酸奶,那老人就要‘闹’喽。”经历过苦日子的人更加珍惜幸福的来之不易。徐翠兰说,有时她也会想起以前,那时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她怎么也过不够。

如今,五代同堂,徐翠兰在两个儿子家轮流住。“母亲历经百年人间沧桑,为我们积累了一笔用不尽的财富,那就是家和万事兴,勤劳善良、艰苦朴素的优良品格和宽厚豁达、乐于助人的处世之道。我们会把这笔财富当作传家宝,代代相传。”何秀松说。

(老人的家属供图)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