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正能量怎样成为大流量?现场揭秘

近日,长江日报《第一眼》、武汉广播电视台《映像武汉·烟火人间》获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网络正能量专题专栏”。用生动鲜活的表达讲好新时代英雄城市故事,以贴近网民的视角展现身边的凡人善举。

像这样“出圈”的武汉正能量故事、网络精品还有很多,4月10日,“英雄城市·温暖武汉”2023年度网络优秀作品点评交流会在长江日报演播中心举行,多个优秀作品的主创团队分享正能量作品背后的故事。

区文旅局长出镜为“车谷”代言

政务新媒体百花齐放

变身交响乐团指挥,手中指挥棒舞动,身旁车灯闪烁,奏响激情动听的“车谷之声”。武汉经开区文旅局局长携车“出战”,喊话广大网友“买好车,到车谷!”点评交流会上,武汉经开区工委宣传部副部长兰峰分享了中国车谷区域形象“上分”之路,以实例讲述如何捕捉热点,用情绪价值实现传播裂变。

2023年,武汉市属媒体、区融媒体中心及市直各单位政务新媒体百花齐放,形成正能量传播矩阵。一大批符合互联网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新闻和新媒体作品相继涌现、广受好评。

市区联动持续开展8小时不间断直播,在全市火热的劳动一线聚焦《不服“暑”的武汉人》,展现奋斗者风采,在田间地头《看武汉“丰”景》,展现乡村振兴图景,吸引超百万网友在线观看、点赞。

各区用新媒体作品聚焦区域特色,武昌区推出的网络作品《21.0975!1800!全武昌沸腾了》用一组图片海报展示了5000名全力奔跑的平凡人共赴21.0975公里赛道的场景,武昌古城1800年的历史脉络、文化底蕴、城市活力一览无余。网友@李新时留言:“千年古城,历久弥新,武昌正青春;一鸣惊人,首届昌马,跑步向未来。”

江岸区策划打造的《慢生活·漫江岸》系列短视频带市民体会繁华城市中的市井味,网友@馨兰草沫说:“这里是武汉的城市窗口,也是孕育城市文化与艺术的沃土。”

近年来,武汉加快推动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技术、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努力打造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进一步巩固壮大了主流思想舆论阵地。2023年,我市22部作品获得省级网络宣传好作品奖,17个新媒体账号获评全省2023年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佳新媒体账号”。

20秒视频产生过亿浏览量

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一个个动人瞬间,一位位凡人英雄,为新时代英雄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鲜活样本。他们是新时代英雄城市精神的生动践行者、有力引领者。

乘客忽然晕倒,地铁救护团队提着自动体外除颤设备狂奔救治;乘客推轮椅上手扶电梯险摔倒,“神预判”女员工官志苹箭步上前一把托住……承载数百万人流的“城市动脉”将瞬间感动转化成正能量作品,短短几十秒的视频产生了过亿流量。

“他们长期工作在一线,每天都经历着身边的动人故事。”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李丹介绍,武汉地铁融媒体工作室就是把身边的感动真实记录,传递给更多人,倡议网民“你和我,搭把手,方便一车人,温暖一座城”。

新时代英雄城市形象多次成为网络焦点。今年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央媒推出系列报道点赞武汉积极应对冰冻雨雪灾害天气;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相约春天赏樱花、武汉马拉松等网上主题宣传亮点纷呈,新华社报道《“一枝樱”火热一座城——武汉以花为“媒”撬动“春日经济”》等霸屏网络;#武汉GDP跨越2万亿#、#武汉樱花浪漫绽放#、#武汉马拉松#等话题登上网站平台热搜热榜,全网阅读量超15亿次。

创意特效带你上三大名楼赏月

融合传播不断推陈出新

如何修炼内功,成就好创意?《我在江南三大名楼赏月》采用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地标实景拍摄,结合创新粒子动画特效,创意情节层层递进。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策划人黄迪在分享中表示,千年积淀的古诗词文化与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人物变装”相结合,是国风与现代的融合,在讲好中华传统故事中传播文化自信。“用真心做内容,用真诚拥抱大众。”黄迪用这句总结回答了开场时的提问。

如果“国宝”会说话,会是怎样的场景?武汉市交管局推出的产品《国家宝藏说交通》用创意诙谐的方式让市民牢记安全知识。文物“一开口”便妙语连珠,将朗朗上口的流行语穿插进出行提示中,网友@晴天呼吁:“这种新颖有趣的宣传形式可以再多来一些!”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1037文化创意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溥点评称,从此次展示的作品来看,去年武汉网络作品创作与传播具有以下特点:生产主体不断壮大,形成正能量传播矩阵;制作技术实力不断增强,多模态复合式生产成为主流,AR、VR乃至AI等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策划水平不断提高,精品意识明显增强;传播策略不断优化,传播效果提升显著,亿级传播量作品频出。这些优秀网络作品接地气、有灵气、显力气,为武汉城市形象建构释放了巨大正能量。今后网络作品创作可更重视叙事策略,更积极关注人的故事,更主动呈现动态事件。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肖珺表示,武汉各区各部门的网络作品水平都在不断提升,回应民生议题、解决社会问题、提升城市形象的好作品陆续涌现。一方面,这些作品努力探索技术革新,采用H5、动新闻、短视频、穿越机、VR等各种形式,呈现了武汉的活力和海纳百川的气魄。另一方面,作品用一些极具美感、温度和生命力的主题,挖掘武汉推陈出新的吸引力,并塑造城市与民众的凝聚力和亲切感。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对于新闻作品,应更注重影响力、美誉度、建设性、对话性等社会效果构成的“综合效能导向”。

(长江日报记者商佩 李爱华 邓小龙)

【编辑:邓腊秀】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