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非遗传承人任继红:不负热爱,成为百年技艺景泰蓝掐丝珐琅的守护者

“勾画浓淡皆相宜,春雨润物细如丝”有一门独特的技艺,又被流淌而成的光”,随岁月的长河飘荡千百年,是书不是书,是笔亦像笔,记录尘世生活的纷繁烟火和不可多得的美好绝色。成于东方,南漳景泰蓝掐丝珐琅在木板栩栩如生地绘构勾勒成型为一探究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姚诗月带领众游调研记者团在湖北襄阳管家巷文化休闲街区采访景泰蓝掐丝珐琅画市级非遗传承人——任继红。

图片1.png

图1 管家巷大门|记者孙婉君供图

图片2.png

2 景泰蓝掐丝珐琅画传承人任继红|天歌工作室供图

图片3.png

   图3 记者团成员与任老师的合照|记者孙婉君供图

南漳景泰蓝掐丝珐琅画,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南漳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景泰蓝工艺,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元朝,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距今有六百年的历史。因其外观晶莹润泽,色彩鲜艳夺目,可称作“梦幻的绘画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现代的掐丝珐琅画脱胎于古老的景泰蓝工艺品,它提取了景泰蓝工艺的精髓—掐丝、点蓝等工序,省去了烧蓝、打磨等繁杂的工序。最大的创新点是把传统的掐丝工艺结合时代发展,将工笔画,国画,油画溶为一体,迎合了现代人的生活与审美。2006年景泰蓝掐丝珐琅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幅珐琅画的制作,往往花费几天或几个月的时间,需要制作者极具耐心和丰富的经验,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这些对于任老师来说,不过是最基本的寻常事。

图片4.png

4 掐丝珐琅琳黛玉人物图、福字图|天歌工作室供图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是矢志不改的情操,也是任继红传承非遗人生的真实写照。作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南漳任继红幼时起便开始了他与掐丝珐琅画的一生之缘。在母亲爱做手艺活的耳濡目染下,对掐丝珐琅画热爱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学着母亲的样子,画下美好的事物掐出最生动的形象,不论生活窘迫,还是亲朋好友的质疑,他都坚持做着自己热爱的景泰蓝掐丝珐琅画,这坚持,就是二十余年。

图片5.png

5 掐丝珐琅展店|天歌工作室供图

图片6.png

6 掐丝珐琅吊坠木牌|记者孙婉君供图

行何处,悟何处,秉持创新精进技艺

缕铜丝,一幅珐琅画便能简绘时代的缩影,非遗传承人任继红老师不仅掐丝技艺深厚,还当代的热点时事多有关注,将时代发展的进步与社会的热点创新融掐丝珐琅画中结合现代工艺,铜丝彩绘传情达意创作出许多大气磅礴的时代作品。

任老师向姚诗月记者介绍自己掐丝珐琅作品冰墩墩》,就是冬奥会的时事热点与非遗技艺相结合宣传,为民族团结摇旗呐喊也为传承非遗文化中国梦竭尽自己所能任老师还带领记者团观赏了《生旦净末丑》5幅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用缕缕铜丝致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

图片7.png

7 掐丝珐琅画《冰墩墩》|云上襄阳网络供图

除此之外,任继红还对文学作品推崇备至。喜爱采用四大名著的元素形象设计掐丝珐琅画,爱好民族风,产出了《金陵十二钗》、《十二生肖》、《卧虎》、《隆中对》、《三顾茅庐》等大量作品如翻开的相册,将中华传统精神与品质以生动方式镌刻。他用自己数余幅掐丝珐琅作品,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向人们传达美

8、图9、图10 掐丝珐琅作品3幅|记者孙婉君供图

,怀抱责任,不忘使命。

景泰蓝掐丝珐琅传承留不住人,因为这赚不了钱,我坚持是因为我的热爱和情怀,撑下去靠的是政府的支持。”任老师向记者倾诉,从业以来,尽管市场环境不容乐观,他无数次想要放弃,但对掐丝珐琅画真正的热爱让他始终割舍不下,最终他坚定自己要专职从事景泰蓝掐丝珐琅的传承制作,授他人传承这门手艺

在现场,任老师热情地教姚诗月记者掐丝珐琅画的制作,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掐丝珐琅艺人,责任和担当至关重要。他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学习这门技艺,让掐丝珐琅这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景泰蓝掐丝珐琅,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定要让掐丝珐琅这门艺术传承下去”的信念在多年的坚持中也逐渐变成了他前进的动力和习惯,也因为他的坚持,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项独特的技艺。

图片11.png

11 天歌工作室供图

图片12.png

12 任老师教授记者姚诗月掐丝珐琅|记者艾冬姿供图

,牢记初心,远扬海外

任继红老师除了在南漳本地宣传掐丝珐琅画,也坚持让南漳景泰蓝掐丝珐琅出去”。他的作品不仅仅受到国内非遗爱好者的普遍认可,还有拥有广泛的国际市场,众多爱好中国文化的外国游客以及留学生慕名前来。日积月累的不断努力之下,他已经开设了4家掐丝珐琅工作室。不仅如此,记者姚诗月还了解到,在 2023 年 5 月,南漳县文化馆首次为个人举办“指尖非遗--景泰蓝掐丝珐琅画”专题展,共展出他的作品 80 余幅。

13、图14 任继红个人专题展|天歌工作室供图

“画出天上云霞色,丝织艳丽珐琅铸。”一种技艺,刻印着古老的文化底蕴;一幅景泰蓝掐丝珐琅画承载着匠人的美好寄托。掐丝之巧夺神工,美存于世永不朽。一丝一色传匠心,代代传承日日新。一缕铜丝、一把钳子,色入版木,先一拐,后一染,伴随着石英石绘染开来,一幅指尖上的艺术品徐徐展开。心中有丘壑,下如有神,在许多如“任继红”一样的手艺人的坚持下,如今,景泰蓝掐丝珐琅已经成为南漳不可忽视的文化符号。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15、图16 掐丝特写|天歌工作室供图

漫长的历史洪流里,那些沉寂的旧文化时不时传来遥远的呼唤,只有少数的有缘者愿意停留驻足,将历经千的技艺传承,保留下古老文化长河中的星星点点坚持梦想,不忘初心,一生忠于一件事,在许多非遗传承人的身上,我们总能看到一颗坚定且执着的匠心。正如任继红对掐丝珐琅心守护与执着追求,致力于掐丝二十余年,一心只想完成更精彩的作品,坚持品质,坚守初心,执着热爱探寻非遗的未来

记者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众游调研团队

采访记者:姚诗月                      

图片记者:孙婉君 艾冬姿               

供稿人:  葛怡嘉                        



2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