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老槐树,不忘昨天苦难辉煌,无愧今天使命担当” 调研团探访遵义会议会址唯一“活着的文物”
长江网 2023-10-02 21:36

55.jpg

1.jpg

遵义会议会址东侧的老槐树格外挺拔。 王筝 摄

长江网记者 王刚

“88年前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近日,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张小灵对到来的“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贵州段探访调研团说,遵义会议会址东侧的百岁老槐树是会址里目前唯一“活着的文物”,它是这场会议的见证,“承载着历史、象征着胜利”。

作为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贵州省革命文化底蕴深厚。88年前,红军长征经过贵州省遵义市,在此转战三个多月,留下了遵义会议会址等586处革命遗址遗迹,“红城”遵义的红色基因十分鲜明。

“遵义会议召开时,与会者走出会议室,都能看到外面当时只有碗口粗的这棵小槐树,看到它,就像看到了生机,相信革命必胜!”

2.JPG

遵义会议会址正门。 王筝 摄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临街而立的门楼上,“遵义会议会址”6个金色刻字熠熠生辉,灰白相间、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二层小楼显得特别庄严肃穆。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纷纷在楼前驻足拍照留影。

探访调研团成员一行现场看到,遵义会议会址的东侧,有两棵外形酷似大大的字母“V”字的老槐树,挺拔苍翠,生机盎然。

3.jpg

遵义会议会址外的槐树。 王筝 摄

张小灵介绍,遵义会议召开时,朱德的夫人康克清同志就住在遵义会议会址的二楼。近日,张小灵接受长江网记者采访时介绍,20世纪70年代,遵义会议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到北京访问康克清,问她在遵义会议期间和朱德同志住的房间是哪一间。“康克清同志说,具体哪一间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我清楚地记得,推开我住的房间的窗户,就能见到一棵碗口粗的小槐树。” 张小灵说。

4.jpg

遵义会议会址二楼走廊上,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张小灵接受长江网记者的采访。张小灵的身后就是“胜利树”的一部分。 王筝 摄

“遵义会议召开时,与会者走出会议室,都能看到外面当时只有碗口粗的这棵小槐树,看到它,就像看到了生机,相信革命必胜!”张小灵说,以“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为基本内涵的遵义会议精神,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精神力量。

“站在见证历史的这棵老槐树面前,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庄严,感受到党的奋斗历史的不凡,深深体会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探访调研团成员现场看到,遵义会议会议室仍保留着88年前的模样——中央摆着一张方桌,20张藤椅扶手挨扶手。方桌下方,摆放着一个火盆。

5.jpg

遵义会议纪念馆讲解员陆辰在遵义会议会址二楼会议室接受长江网记者的采访。王筝 摄

遵义会议纪念馆讲解员陆辰介绍,就是在这间27平方米的会议室里,1935年1月15日至17日,毛泽东、周恩来等20人围着方桌而坐,以炭火取暖,以煤灯照明,展开了激烈辩论。

毛泽东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当前应采取的军事方针。会议作出了“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重要决定,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以一首题为《遵义会议》的诗作,道出了他在遵义会议后欢欣鼓舞的心情。

6.jpg

遵义会议陈列馆一角。 王筝 摄

张小灵说,遵义会议的召开,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征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也因此被誉为“转折之城”。

近日的探访中,探访调研团成员注意到,当年碗口粗的小槐树现在的树干直径约有四五十厘米。“以前只是通过书本、影视作品了解了遵义会议,这次来现场探访,心情是特别地激动。”23岁的探访调研团成员武振慧说:“站在见证历史的这棵老槐树面前,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庄严,感受到党的奋斗历史的不凡,深深体会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老槐树,让我触景生情。看着老槐树,身为中国人,一定要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7.jpg

遵义会议会址二楼走廊上拍摄的“胜利树”局部。 王筝 摄

“现在,我们纪念馆的这棵老槐树被遵义人民亲切地称为‘胜利树’。” 遵义会议纪念馆文物保护部主任黄超说,现在人们所看到的“V”字形的“胜利树”,最早时还只是一棵小槐树。

据介绍,20世纪80年代,风雨的洗礼让这棵老槐树的种子落土,悄悄生根发芽长出新的树枝,“V字”形的另一边由此茁壮生长起来。如今,这棵槐树已有10多米高,成了人们口中的“胜利树”。

8.jpg

遵义会议会址旁的遵义会议陈列馆外景。 王筝 摄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张小灵说,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遵义会议纪念馆每年免费接待观众400多万人次,提供讲解服务2万批次。

“奋进新时代,已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的遵义会议纪念馆人,充分运用遵义会议宝贵的红色资源,引导观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张小灵说。

9.jpg

遵义会议陈列馆一角。 王筝 摄

据介绍,遵义会议会址旁的遵义会议陈列馆是2005年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而修建的。2013年,遵义市对遵义会议陈列馆进行改扩建,面积由6400平方米扩大到19054平方米,展陈面积由2000多平方米扩大到8000多平方米,展陈内容重点突出遵义会议及红军长征转战贵州的光辉史迹。

张小灵说,为了让革命文物“发声”,让历史资料“说话”,遵义会议纪念馆在搜集、研究、展示、延伸上下功夫,征集到革命文物及藏品2000多件,使遵义会议陈列馆所诠释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内涵更加深刻具体。

10.jpg

遵义会议会址前,“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贵州段探访团特邀专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陈树祥接受长江网记者采访。王筝 摄

“老槐树,让我触景生情。看着老槐树,身为中国人,一定要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探访中,探访团特邀专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湖北理工学院特聘教授、长江流域矿冶考古联盟秘书长陈树祥说,这一次探访让他感触颇多、深受教育。探访中,陈树祥特意拍下了多张不同角度的“胜利树”照片。

“从遵义会议精神中,我深刻感悟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坚持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一定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魂聚气。”陈树祥说。

编辑:代婧怡

值班主任:王冲

值班总编辑:王刚


2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